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山凌汉峰诗歌选

(2010-12-24 00:24:29)
标签:

赵新儒

泰山

普照寺

三阳观

六朝

分类: 泰山历史与文化研究

泰山凌汉峰诗歌选

明代

李杰
九日登泰山过游普照寺有怀
半林残日映崔嵬,上有孙公旧讲台。
竹帛销沉书院废,鼓钟鞺鞳梵宫开。
酒倾秋露浮杯满,曲送春声入座来。
清景留人归路晚,碧云红叶拥山隈。

邵贤
游普照寺
招提隐隐倚崔嵬,绀宇周寰般若台。
斜日短筇山径曲,石桥流水寺门开。
浮屠证果真成幻,儒道渊源自有来。
千载清风仰孙石,独遗堂址向岩隈。

喻琳
混元阁
为觅三阳观,停车更一朝。
松阴移白日,石径倚青霄。
宸翰晖山谷,仙函锁泬寥。
谈玄真有契,况属故人招。

于慎行
下泰山游三阳观
半岭通仙界,萦迥岳麓西。
已看三观迥,犹觉万峰低。
暮雨瑶草落,春云玉洞迷。
游情浑未减,缥渺望丹梯。

饮三阳观绝顶对月
孤亭堪倚啸,一醉斗牛边。
袖拍千峰月,觞飞万树烟。
花前鸾吹度,海上鹤书传。
借问三宫路,今当几洞天。

宋焘
普照寺僧舍颓敝古殿荒凉
乱峰积翠抱禅门,岭势东回霓豹蹲。
莲座无僧翻贝叶,石桥有客载芳樽。
微烟细雨空坛静,敝砌荒苔古殿存。
万树朱樱飞鸟集,白云深锁又黄昏。

青岩居(四首)
僻性航闲旷,依山启静扉。
方知尘事远,况与世情违。
月白烟萝迳,风清薛荔衣。
短墙垂柳绿,常荫钓鱼矶。

岩栖谁备买山钱,满迳蓬蒿此地偏。
投粟虚庭看斗雀,脱巾深树听吟蝉。
年来已自成书癖,醉后从人唤酒仙。
为爱溪声冷襟抱,石床移向水亭眠。

编篱种豆绿萋萋,人似桃源路不迷。
日暮酒醒新月上,扶筇又过画桥西。

昨宵溪水长潮痕,烟雨霏霏昼掩门。
隔岸几家芳树绿,分明城市有江村。

过孙石二先生读书处
寻幽度危岭,远眺出青林。
上有孙石台,芳草一何深。
晴烟披藓壁,流水若弹琴。
清冷听不厌,悠悠契我心。
当年青紫客,身世已销沉。
却羡深山者,独留太古音。

贾梦龙
登三阳观赠云山炼师
前身猿与鹤,爱住是云山。
养性琴三弄,济人丹九还。
潘回琪树色,洞有水云环。
瑶岛探玄诀,曾偷一日闲。

刘敕
三阳庵
日暮下山去,还过道士家。
肩舆黄草没,石磴白云斜。
遥见千峰树,恍疑二月花。
天台不可觅,向此卧烟霞。

萧协中
普照寺
距广生殿西不数里,两山环抱,一涧低流,密坞樱桃,红珠缀绿,每初夏时,游人载酒,环聚如蚁。虽继日赏之,曾无厌态。
化城多胜地,暖鸟飏薰风。
瑶草环崖绿,珠樱绕刹红。
普光知大乘,慧照见真空。
涧底流泉奏,空模若未工。
[赵新儒注]普照寺有六朝松最著。明有满空禅师,清有僧元玉,号石堂老人,所著有《石堂集》,余为校正刊行。余少时父母钟爱。列名僧籍,师理修名余曰义琳。今寺僧尚以佛礼待余,余亦以长老自居,不自知为俗为僧也。普照寺西院,有松偃盖若棚,名师弟松,为理修上人入庙时植。有偈云:“僧栽松,松荫僧,你我相度如问生。松也僧,僧也松,依佛门,论弟兄。”

读书台
在普照寺西北。过投书涧,有石方坦,高可数丈,胡安定公读书处。近姑苏李果勒八分书于石上。
度壑寻遗迹,台平翳藓多。
古人读书处,吾辈漫相过。
断简云来续,长吟鸟和歌。
穷经他日事,世道正嵯峨。
[赵新儒注]读书台,为宋孙明复、石守道讲学之地。在唐为栖真观,周朴居之。明立三贤祠,后又增祀宋青岩、赵仁圃。令称五贤祠,久废。二十年,重修之。余题联云:“七十二代封禅帝王,泰欤汉欤,遍看绿水青山,何处是列朝疆土?五百年挺生名士,先之后之,各有文章道德,常留得岱麓祠堂。”

投书涧
普照寺后涧以投书名者,胡安定读书是处。接家书见“平安”二字,辄以全书投涧中。李果亦刻涧名八分书于石。
野薙芸芸绿间黄,当年习静任亡羊。
清心不逐家缘扰,涧底犹腾翰墨香。
[赵新儒注]五贤祠东水溪名投书涧,西名香峪。

凌汉峰
岳西麓普照寺后,孤峰突起,高插霄汉,如骞之状,更觉可人。
拙哉求仙者,茫茫走如鹜。
何不登此峰,金盘接甘露。
[赵新儒注]凌汉峰前为普照寺,西为投书涧。峰下有墓田,余徐夫人葬处也。十八年秋,营葬营斋,与小妻梁、幼子□,居山中数月,志气消磨,时作避世之想。而俗缘未尽,俯仰人间,山灵勿得笑我也。十九年夏,土匪占泰城,又误踏红尘一脚矣。

三阳庵
州治西北十五里,磴道崎岖,林木葱茂,殿宇亭榭,悉皆委巷。俯观下界,满目山河,另一奇幻。
风来树里沸洪涛,满目河山兴自豪。
野蔬味冲消俗念,黄冠致逸不劳骚。
[赵新儒注]三阳庵,嘉靖年德藩建,有东阿于慎行碑,为黄冠修真之所。路险峻,游人罕至。又有萧大亨碑,《志》失载。

孙复
孙复,字明复,晋州平阳人。少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著《尊王发微》之论,简易明正,多得之本义。鲁之从游者甚众,而石介则尤贤而有道。至庆历,范文正公、富郑公交荐,召授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后以孔直温事,坐贬虔州。屡迁,官至殿中丞。
素王绝笔在春秋,千载惟公为阐忧。
系鲁有怀悲弱宋,匡王雅欲帝东周。
遗经赖有徂徕继,抗志何须庆历求。
直道难容荆棘阻,辙环曾一到虔州。
[赵新儒注]孙复,世称泰山先生。年逾四十,家贫不娶。李丞相迪将以其弟之女妻之,复疑焉。石介与群弟子进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贫贱,而欲托以子,是高先生之德义也,先生宜因以成丞相之贤名。”于是乃许。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不妄与人。闻复之风,就见之。介执杖履侍左右,升降拜起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嗟叹。而迪与道辅,亦以此见称士大夫。《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赵仁圃先生有手抄本,尚存其家。《文献通考》载孙复《睢阳子集》十卷,《宋史·艺文志》亦同,久佚。《孙明复小集》一卷,出自赵仁圃家,仅文十九篇,诗三篇,附以欧作《墓志》。收入《四库全书》者,即此本。仁圃先生以郡中文献所关,求之数十年不可得。在皖获抄本,计诗文二十二篇,附录三篇。后邑人聂剑光谋刻之,又得严道甫藏本,增多五则,补入之,校勘付梓,钱竹汀为之序。今所传闻经精舍校刊本,即据此本也。

石介
石介,字守道。生于鲁,师事孙复。好善恶恶,尝著《怪说》、《中国论》及《唐鉴》。初以经术教授于乡。后在大学,举进士,官至太子中允。介尝筑室徂徕著书,人称为徂徕先生。石后颇繁,明征其子孙世充弟子员,守祀,亦崇贤盛举也。
先生卜筑隐徂徕,独守遗经志不回。
世仰直臣名卓荦,朝推有道气崔嵬。
尊王著有麟经辨,立论常依衮钺裁。
百代烝尝征德泽,清霄明月几徘徊。
[赵新儒注]石介,庐陵为作墓志,称其学笃志大,忧深思远,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无所讳忌。考其学行,遇事敢为,以道德仁义督励当世贤士大夫。贤者重之,不肖者忌之,直道而行之难也。有集二十卷行世。

胡瑗
胡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与孙明复、石守道讲学泰山,甘苦食淡,十年不归。得家问,见有“平安”字,即弃之涧中。其笃学如此。
春秋绝笔获麟成,世有真儒为发明。
不是埋藏秦岁月,可能教授鲁诸生。
溪涵雁字沉书迹,松拂咿唔夜诵声。
千载斯文尊庙祀,每勤仰止重含情。
[赵新儒注]有宋国初三先生,泰山、徂徕及翼之也。开明一代学风之伟功,实基于讲学泰山。其讲学地在唐时为栖真观,本道家净宇。自三先生居之,遂为讲学胜地,祀三先生并宋绎田,赵仁圃,号五贤祠,为泰山名胜。二十年,请于当事重修之。

清代
乾隆帝
戏题投书涧
宋胡瑗讲学泰山,十年不归。见家问有平安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读,故名投书涧云。
报来尺素见平安,投涧传称人所难。
诚使此心无系恋,平安两字不须看。

赵国麟
重修三贤祠纪事
笔削垂春秋,哲人邈以逝。
坠绪日微茫,千载谁能继。
卓哉三先生,希圣有同志。
键户守遗经,渊源溯洙泗。
孙君秉德优,席珍无所试。
退与鲁诸生,廉隅共砥厉。
徂徕性刚迈,意不可一世。
独从君子游,杖履垂风示。
安定称道儒,闻声自远至。
讲习连晦明,十载无归思。
学成堪致主,俱为清庙器。
惜乎际遇难,微官各憔悴。
日抱孔氏书,逢人善相励。
教育得英才,道在不以位。
大雅盛太学,遗文贵中秘。
考乐与授徒,史册皆能记。
岱麓有讲堂,三贤昔所□。
风雨久漂摇,门庭渐荒翳。
细路没荆榛,坏墙缘薛荔。
胜地有废兴,实与斯文系。
輶轩从东来,名贤切寤寐。
徘徊遗址间,力为轮奂计。
太守乐经营,司训劳董视。
旬月告工竣,巍然复旧制。
忆昔束发游,怀古钦高义。
俯仰但荒台,慷慨抱微意。
周倅订祠谋,官远信久滞。
何当兹落成,精爽欣有寄。
感彼一代宗,了此千秋事。
旷举惬舆情,非独私心遂。
题诗告将来,百尔勤修治。

古风(十六首选一)
维宋有高贤,结庐泰山阿。
五十而未娶,枯槁寄烟萝。
英杰聚一时,道义商所宜。
贤哉丞相子,巾栉侍山陂。
配德既忘势,年岁岂云迟。
迄今千载后,史册垂光辉。
譬被茑萝质,附乔得不萎。
后世嫁女者,纷纷亦何为。

小春望前三日趣园邀同人游普照石堂因寻胡安定公投书涧遗迹
小春布暄和,冬气仍骀荡。
有客携蜡屐,岩壑招同往。
出郭眺寒林,心寄层峦上。
路转入招提,山空松籁响。
野竹沿溪青,枯藤络石长。
摩挲苔藓字,前哲结遐想。
胜迹探不厌,书涧指接壤。
振衣受经台,万象资俯仰。
庆历有三贤,芳徽景吾党。
草没侍立碑,高望多慨慷。
夕阳不忍归,长歌度林莽。

释元玉
秋坐东溪盘石
岁月值残暮,庭中风露清。
岩栖寡生计,曳杖东溪行。
藓径依花入,烟林苍霭盈。
转步向高柳,喓喓草虫鸣。
溪头多盘石,坦如几榻平。
下映寒泉水,潺潺流有声。
偶从石上坐,萧然寡所营。
野景怡幽意,浩歌抒素情。
樵人不我顾,伐木远丁丁。
日夕携筇返,云根影与并。

秋间闲居
夕以筇为伴,逍遥晻霭中。
路同幽鸟入,心□暮云空。
野岸芦花白,山村薛荔红。
韶光嗟去易,翻笑昔飘蓬。

由大峪入西溪
朝折云中柳,为扫云中露。
独往寻芳草,影入云深处。
时当三月际,桃李花满树。
莺啼燕更语,春光教莫负。
听之使心恻,岁月不我驻。
徘徊清溪曲,花落谁亲悟。
旧屐印苍苔,又向层岩步。
移筇转幽径,行到峰顶住。
怀人心易远,途长悲日暮。

赵元昌
普照寺
松风桥畔旧山僧,犹记新诗说上乘。
三笑溪头人去后,石堂踪迹一遗灯。

三阳庵
道院行厨净玉钟,照人山色话偏浓。
斜阳未有寻归径,更上青山天外峰。

宋思仁
普照寺
云是山光山是云,水声鸟语伴斜曛。
花开烂漫无人到,寂历□檀隔岸闻。

荷花荡
艳香浮动水潆洄,万柄亭亭一镜开。
只少鄂君青雀舫,红妆翠袖倚云来。

仙人影
绿萝为佩紫苔衣,隐约须眉在翠微。
共说洪崖留小影,拍肩试问是耶非。

三贤祠
十年筑室苦心同,经术渊源辨论通。
力挽雌黄朝报烂,先生真不愧宗功。

释奚林
普照寺
门前几曲流水,寺后千寻碧峰。
鸟语溪声断续,山光云影玲珑。

咏普照寺十景
凌汉峰(二首)
峰瘦闲云来,天风吹不灭。
欲踏山头行,人愁屐齿折。
怪得梦峨眉,酷类天半雪。
凌汉峰头雨半晴,芒鞋踏上柳风轻。
从今不作零星看,乱水群山裹岱城。
石 堂(二首)
我来石堂游,山色何苍莽。
乱水入藤萝,古翁人已往。
荷净与竹深,空向诗中想。
悟到程朱是上乘,门留月下可敲曾。
题诗赖有苍苔护,好使人间识玉僧。
佛 楼(二首)
晓起凭阑干,山色涉成趣。
多少翠微峰,春光留得住。
寄语楼下人,须从高处晤。
深深花木锁禅关,独上高楼趁晚闲。
应是云林留画本,一层春色一层山。
竹 园(二首)
玲成竹千竿,澄泓水半亩。
中有避暑人,日日寻诗酒。
不知畦上蔬,与筍堪较否。
此君只许月为邻,来看还须问主人。
一幅潇湘谁领取,而今空忆李将军。
莲 池(二首)
风雨满蓬塘,如闻催羯鼓。
错落大小珠,可看不可取。
请质周濂溪,君子原清苦。
浣纱人去雨声声,一枕香风午夜清。
养得鸳鸯三十六,何曾稳睡到天明。
藤 壑(二首)
激涛不见涛,惟见藤梢颤。
绿覆壑底平,隐隐听酣战。
雨止涛声息,宫商仍一片。
秋来何处不秋声,绿覆寒涛叶底鸣。
看老溪山非爱隐,薛萝深里听韶韺。
平 桥(二首)
同人三五集,相见不相揖。
待月上平桥,烹茶不须汲。
且拟弄素琴,露滴琴囊湿。
门对寒流落日斜,平桥秃柳半藏鸦。
更深坐破秋烟冷,何处山村问酒家。
西 岩(二首)
西溪工于画,溪深石尤怪。
平列如匡床,坐眺一何快。
南望白云横,隔断尘世界。
西岩人话夕阳天,疏柳寒鸦叫暮烟。
野树云烘三十里,平沙历历看晴川。
松 阴(二首)
虬柯平如砥,清阴一何绮。
谡谡有风来,我客方戾止。
脱帽弄茶铛,人坐苍松里。
千年老树郁苍苍,翠逼莓苔上短墙。
一尘清风留客久,凭教松露滴衣裳。
寒 梅(二首)
寒梅依老屋,山中飞滕六。
花溢岭外香,韵入高人目。
不欲梦罗浮,但当嚼满腹。
一窗疏影蕊重重,看似蜂房不见蜂。
雪满寒山僧掩寺,任他春色逗残冬。

徐祖望
五贤祠题壁
庆历斯文长在兹,我钦良友共明师。
迹荒留得投书涧,祸始原于圣德诗。
后世人皆称道学,当时自不觉狂痴。
果知大宋应无塚,岂料皇清尚有祠。

同赵仁圃游石堂
我欲寻良友,君还选胜游。
鸡声才报午,落叶尚鸣秋。
石乳茶三碗,松花饭一瓯。
清谈应不厌,逸兴两人幽。

孙岳巘
题普照禅林
刹藏深坞里,短竹护颓墙。
清磐渡流水,寒山空夕阳。
莓苔纷古色,花鸟悦晴光。
尽日僧无事,安禅坐昼长。

毕海光
投书涧
石上苍松影倒垂,流云带雨洒清池。
悬崖几点飘红叶,好拨青苔读断碑。

李清濂
游普照寺赠明璇和尚(三首)
纡曲盘苔磴,参差露树梢。
双藤低碍日,枯木劲撑巢。
地凹环深翠,心清绝外交。
老僧高卧处,枕畔有云梢。

室静能驱暑,亭空好放山。
风生一茶后,人抵半生闲。
禅锡随人住,僧雏趁鸟还。
西房堪对语,把酒乐开颜。

不必循僧律,逢人自点头。
诗清能入佛,日暮欲登楼。
古去今安在,天荒地亦浮。
人生皆拾得,招手与仙谋。

李克敬
三贤祠诗为崑圃黄先生作
泰山孙先生,求志非隐沦。
麟经穷搜讨,干载契圣真。
糠秕视众论,不屑苟同人。
旷代得元赏,独有唐陆淳。
尊王以发微,岱宗并嶙峋。
韩范荐其学,李相愿结姻。
就家写所著,装池藏玉宸。
居官虽不久,位诎而道伸。
守道何慷慨,风教卓然树。
炳炳唐鉴文,足使乱贼惧。
作诗论诏书,祸福非所顾。
力葬七十丧,五世免暴露。
一时诸士人,景从纷如雾。
乃为孙明复,奉册执杖屦。
高议薄层云,吾道之砥柱。
千古推师范,海陵胡太常。
励士以行谊,又授之文章。
天子取其法,悬式示胶庠。
虽与孙直讲,太学暂乖张。
古人适不合,不肯苟毁方。
及其水乳融,芝兰谢馨香。
叹息斯人往,斯道久苍茫。
耿耿三贤人,相去各千里。
慕义成盍簪,光照东岳阯。
鲁儒钦其德,一堂合禋祀。
庙貌久倾颓,今复轮奂美。
借问修者谁,燕山黄夫子。
夫子时名贤,来校齐鲁士。
泰州之教法,泰山之经旨。
直毅如徂徕,臭味总相似。
是以三贤祠,不忍听摧圮。
我做四贤诗,来者思芳轨。

王吉武
重修三贤祠(二首)
执义山难动,精心石不泯。
狂澜真可挽,谤焰独何人。
师道追洙泗,儒宗启洛闽。
流风余讲院,忍见委荆榛。

岳色轩楹外,云岚几席边。
採风过齐鲁,览古空山川。
软熟嗟时俗,峻嶒慕昔贤。
灵祠芬俎豆,已足起衰颠。

孔尚忻
重修三贤祠
东岳之麓古祠堂,三贤离立若三光。
石公原家徂徕旁,躬耕自葬七十丧。
以易教授于其乡,学者鱼鱼来四方。
明复孙公产平阳,来隐泰山著尊王。
春秋一编自研详,徂徕岳岳鲁乡望。
一见执经侍门墙,师道微灭自此昌。
经师人师谁并行,复有海陵胡太常。
湖州师范天下良,太学左右僦舍房。
三贤同德喜相将,鲁人合祀频繁芳。
岁久庙貌委榛荒,谁其修之学使黄。
我公今古两颉顽,名与三贤无低昂。

沈桂清
偕友游普照寺(二首)
我辈何多幸,名山作比邻。
同游山下寺,俱是画中人。
佛殿松筛月,云门石界尘。
如逢菊林隐,相与叩迷津。

共讶衣衫湿,始知入云深。
人来青峰里,僧话碧萝荫。
花气迎团扇,松涛和古琴。
开轩留客处,院竹碧森森。

徐栩野
石堂(三首)
涧底凌汉峰,俯对云亭阙。
老僧辟石堂,足令白云歇。
窈窕溪境幽,沿洄水未没。
漭瀁晨气白,停午犹汨汨。
石霞既芳倩,风篁亦清越。
新松未了青,已挂第一月。

曲涧何澒洞,石门自齿齿。
有客荷蓧来,影立孤潭水。
崖豁安霜瀑,波深汇石趾。
芳春一雉鸣,日夕群鱼起。
冷冷古佛香,水中红莲是。

石堂无屋宇,数松点云盖。
泚泚清涧幽,天然群石怪。
苔级润溪云,虹桥断石濑。
清冷一泓水,暮影收全岱。

范垿
游普照禅林
共访招提境,岧峣结袂登。
贝光花荡水,蛇影树悬藤。
吠客多山犬,应门独老僧。
凭轩北望处,双岫碧崚嶒。

三贤祠绝句(十五首)
授经台
授经台畔乱峰青,止见荒台不见经。
寂坐石坪思往哲,山风肃肃水冷冷。

讲书台
授经台侧讲书台,讲书之人安在哉。
剩有新堂仍旧号,漫将先觉待方来。

上书院
书院何须上下分,闲披残简览遗文。
只缘岳庙增宏阔,催促师儒卧白云。

侍立石
偃卧祠旁一片石,镌文北向志前规。
于今移置南垣下,可似当年侍立时。

涤砚溪
本是当时香水峪,何人涤砚又成溪。
九华九子原无定,一任名流自品题。

墨舟石
涤砚溪边策杖游,牧童指点话林邱。
为言明日镌文字,船石人称是墨舟。

投书涧
家书接到付清湍,千里难求一字看。
他日河鱼传尺素,缄封定不写平安。

平安瀑
飞泉高泻百寻寒,漱玉联珠下碧峦。
注向投书深涧去,声声幽咽报平安。

洗心亭
入山何处涤尘襟,共向洗心亭下寻。
劝君切莫洗心好,愧杀从前未洗心。

小瀛洲
天风潮水阻行舟,共道神山不可求。
唯识瀛洲不可就,芒鞋竹杖任夷犹。

卧象石
焚身不惧原非贿,脱齿无忧何用藏。
若问苍舒轻与重,刻舟实土亦难量。

考槃亭
考槃亭子碧峰间,门对烟萝水一湾。
亭内硕人今在否,欲凭传语问陶山。

景贤石
岿然涧谷几经年,对此人人意肃然。
岂是石能留往迹,后儒本身景先贤。

卧龙潭
泥蟠涧底未为霖,勿用曾无或跃心。
夭矫云津凡几辈,怜君坚卧到如今。

回龙石
回龙石亦近求名,两家分明为写生。
如送去人百步外,时时回首寄遥情。

乔荩臣
三贤祠(二首)
茂林深处鸟声传,一带山光接碧天。
涧底忽湍流不尽,台前受业忆三贤。

碧涧泠泠讲塾边,水声常与书声联。
春风侍立景前哲,道脉于今启后贤。

投书涧
闻道投书几度秋,景贤石上快凝目。
藤萝缘岸花似锦,瀑布悬崖走玉蚪。

小瀛洲
万树藤花如线联,一溪流水碧潺湲。
小瀛洲畔堪沉醉,醉后方知是酒仙。

洗心亭
天朗踏青意快然,微黄嫩绿柳如烟。
寻花槛外红芳媚,把酒亭中野味鲜。

三贤祠即景(二首)
满岸藤萝不记秋,石屏新说小瀛洲。
朝来骚客飞觞醉,曲径游人对景讴。
晷下西山红锦照,轮升东涧碧光流。
妙看灯火松烟外,仍是当年道脉留。

法门释教已登楼,如许红尘一日收。
方丈传经真淡雅,禅门说偈意清幽。
闲游时见春山晓,静坐夜听秋水流。
素性炼成海外客,凡情脱落伴仙游。

三笑处
山寺云门柳吐烟,岭头还眺阔无边。
旧名三笑临歧处,北望参差别有天。

寻梅遇雪
层层雪雾锁楼台,忙里冲寒折早梅。
雪满山中迷旧路,问僧僧曰送君来。

心荃
三贤祠
三贤祠宇辟蒿莱,讲院重新妙境开。
侍立当年留片石,景行此日仰高台。
听泉缅想书投涧,列嶂还疑锦作堆。
多士闻风崇实学,文翁雅化众交推。

毛蜀云明府招饮普照寺即席赋赠
岱麓禅关绝俗埃,公余文讌许追陪。
抚松犹忆六朝植,对菊须倾一斗醅。
秋去雁随黄叶落,日斜僧共白云回。
使君雅意何由答,愿向南山颂有台。

近代
缪润绂
宿普照寺(二首)
岱麓游踪佛见招,梵楼高接翠岧峣。
石奇谁与留三笑,松古居然阅六朗。
东岭铎宣禅了彻,西堂榻借客逍遥。
未穷凌汉峰头境,已触豪怀到酒瓢。

菊衲风高忆祖珍,石堂曾寄薛萝身。
诗开悟境通禅理,地有名山界幻尘。
爱竹好依亭赏月,养花长喜院留春。
谈空漫说元灯寂,易代犹传八散人。

游三阳庵
何知路艰险,经叩白云关。
荒犬吠游屐,野人樵乱山。
三阳此修练,二客共跻攀。
乘兴贾余勇,宁辞腰脚顽。

五贤诗
孙泰山复
明复非隐士,学以尊王名。
书十五万言,遇屯道斯亨。
试问冠盖华,何似杖屦荣。
当阶侍立石,千载常峥嵘。

石徂徕介
守道负大志,伉直称其官。
著论斥佛老,师惟尊一韩。
胡然圣德师,乃以开祸端。
时无贤宰执,骸骨几难完。

胡安定瑗
翼之真先生,语出时人口。
投书志坚卓,定乐起畎亩。
蔚为桃李荫,门墙罗众有。
陋彼乡曲儒,硜硜一经守。

宋青岩焘
绎田兼道义,志与东林具。
抗言既柔倿,邪正相龃龉。
一冠弃何惜,故山还读书。
泰岳自终古,慨想青岩居。

赵拙庵国麟
仁圃少颖秀,蜚声践台辅。
撷宋五子精,胆识俱万古。
发仓筑长堤,讵于世无补。
处广大道传,出作苍生雨。

王介藩
普照寺
何年凌汉起僧寮,石界云门尘浊销。
半盏青灯供佛瘦,一天苍霭映楼峣。
千年古藟窥三笑,百丈老松诉六朝。
隐约石堂人久去,空余残帖旧诗飘。

康有为
普照寺六朝松
岱宗尚有六朝松,凌汉峰下青未了。
慎勿雷雨化龙去,折取一枝度群峭。

邱山宁
泰山颂
泰山何其雄,万象都包容。
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
泰山何尊严,万有都包含。
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观。

当代
郭沫若
咏普照寺六朝松
六朝遗植尚幢幢,一品大夫应属公。
吐出虬龙思后土,招来鸾凤诉苍穹。
四山有石泉声绝,万里无云日照融。
化作甘霖均九域,千秋长愿颂东风。

萧涤非
普照寺六朝松
老盖走虬龙,悠然气自雄。
无心争一品,还我六朝松。

附录
现代·冯玉祥泰山诗碑(选二首)
山  轿
上泰山,坐山轿,好看风景好看庙。
一个安坐两个抬,三把椅子爬盘道。
爬盘道,真苦劳,慢慢紧紧总不到。
肩头皮带千斤重,汗流气喘心急跳。
一劳苦,一逍遥,抬的坐的皆同胞。
国难当头需要管,时间劳力不白抛。
大名山,电车造,凡事都应用科学。
时间劳力为国用,一点一滴皆生效。

上山的挑夫
泰山耸立,峰崖如壁。
盘道陡侧,七千余级。
山顶多庙,尤多古迹。
四方人士,贫富皆集。
贫者拜神,富者游历。
偶象可笑,游玩无益。
食用供给,忙坏伙计。
菜蔬酒肉,面粉小米。
小篮大担,或挑或提。
往来上下,数十余里。
腿酸气喘,汗如雨滴。
此等勾当,浪费气力。
国家多难,民族危急。
凡我同胞,地形要记。
莫拜偶像,莫重游戏。
努力救亡,共同抗敌。
全国振奋,一定胜利。
名山国宝,全世无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