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游记 |
分类: 神州大地 |
向往的珠峰大本营

好几年前,听说珠峰登山队的山脚下的大本营可以开放成为旅游打卡点,便来了兴趣,悄悄关注着。两年前却又传言“珠峰大本营无限期永久关闭”,只好责怪自己犹豫误事了。

这次有驴友组织雪域之行,居然还包括珠峰大本营,莫不是天上掉下个馅饼!
来到西藏,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适应性游荡,感觉高反不那么可怕了。那是五月十九日,我们从日喀则出发,向珠峰挺进。

沿着柏油铺就的318国道,不惊不险地朝着珠峰的方向行进。路上经过一个叫做“拉姆萨贡巴寺”的地方,路边竖着一块大碑,上面写着5000km,西藏拉孜-318-上海人民广场,照例拍照留念。顺手测一下海拔高度,4175.8,与日喀则基本处在同一水平哦。

路上经过萨迦古城,没有停留。萨迦古城虽然有远古的历史传说,然而人文建筑都是近年来为发展旅游业而兴建的,萨迦佛学院是2010年才兴办,对藏文化特别有兴趣的不妨在此过夜小憩。咱这帮打卡族眼睛不眨,疾驰而去。

然后就开始爬山了。嘉措拉山口,我测得5252米,是我今生到过的海拔最高点了。




然后就是“珠穆朗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珠穆朗玛生态文化示范区”,“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珠穆朗玛北大门”。一道道检查身份证,刷脸,健康二维码,边防通行证。不厌其烦地上车下车,唉,权当活动肢体,在人家地盘,你还想怎样!

离开国道,进入长达110km的珠峰路。珠峰路是1978年为满足登山爱好者的需要而修筑的,直通大本营。当初修筑的是四级砂石路,听朋友说三年前来的时候尚未改观,如今已经是柏油路了,虽然很好走,但是路面还是不够宽,拐弯处还有点窄,顶多三级标准。其实这条珠峰路也并不是一味爬坡,主要是翻过一道山梁,也不知道叫什么山,弯弯曲曲上来,又弯弯曲曲下去,人称108拐。什么24拐72拐在此小巫见大巫了。我也没数,108究竟够不够数也不知道。

过了108拐,不久就换乘景区交通,司空见惯,这是敛财又一招。呵呵,咱老年人按国家规定免得了景区门票,按地方规定免不了景区交通票。
浑浑噩噩乘着景区交通车又一阵颠簸,在绒布寺停车场下车。我这才明白,此地离开真正的大本营还有8km。之前真正的大本营是有吃有住有邮局有休闲的现代化帐篷区,后来国家明令关闭,游客只好止步于4km外的大本营5200米海拔碑。现在我的下车地点又后挪4km,寒风中步行去那5200米海拔碑也太辛苦。只好就近在“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留影。


远眺珠峰原来是大本营的一景,不过,退后这几km,对于几十km的距离来说,影响不是很大。能不能看清珠峰,主要还是看天气。我们下车时,阴霾一片,只有旁边山坡上有“一米阳光”。后来临走时似乎云开雾散,远处露出山峰影像,也不知那是不是珠峰,反正我看雪山都差不多。




停车场旁边的空地上,藏民搭起帐篷,为游客提供住宿。条件不敢恭维,挤着不少年轻人。我们撤了,又冷又晕,瞧那绒布寺的破败像,也没有心思逗留。

返程路上我们在藏民的“民宿”住下。不料结果更惨,这是我五十年来住过的最差条件。男女不分,没有洗漱水,主人提来两壶有些热度的浑水给泡面。厕所在独立的二楼,朝一楼(蓄粪池?)轰炸,别提有多拉风,当然也不分男女。好在我有五十年前就有睡车站码头的本钱,这一宿算是对付过去了。

次日清晨起早看日出,有雾,没见着“金山”。拉倒吧,反正看过多次了。

珠峰不可多得,国家要封起来保护;珠峰是日喀则的财源,地方要打擦边球赚钱。我们现在还可以上到绒布寺,哪天上级又一道命令,眺望珠峰地点或许再一次下移犹未可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