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难的记录和思考:从缅甸到四川(四) 2008-06-07 1

(2009-06-19 03:49:19)
标签:

杂谈

14日一大早,就是到报社报到.

  同事们都来了,面容悲戚,人人似乎还不是很清楚地知道该做什么,但每个人都想做点什么。几百个人按调度上了前方,后方,余震不段,办公室随时都在摇晃,但我第一次发现,我们可以在高高的14楼上,随着大楼的的摇晃守在岗位上不为所动。

   很自豪,原来我们都比较勇敢。

   很想上前线,但部门之间的界限明确,作为国内部,我们更多的是看着本地新闻部的在灾区奔波。唯一遗憾的是,地震破坏了我们的印刷厂,印刷的压力很大,稿子并不多。

   编辑一个国家的救援脚步。从浩无烟海的网络上,寻找一个清晰的救援轨迹,任务异常繁重。还好,搭档们配合默契,可惜的是本部没有版面了,只能发到我们的子报,《每日经济新闻》。但自我感到安慰的是,我们开始正常工作了。

   坚决要求上前方。国内部整体搬到本地新闻,16日,分配任务。我带着社会部的兄弟到德阳。目标直指重灾区萦华,红白。在那里,许多的工厂和水电站瞬间被埋,伤亡惨重,其中,宏达化工的氨水泄露,造成了更大的救援困难。

  从成都市出发,一上成绵高速,气氛更加紧张。一辆辆来自全国各地,满载救灾物资的车辆和军队络绎不绝,大批的私家车载着食物,车身上贴着救灾的字条,就上路上。高速公路异常拥堵。

  回城方向,时不时看见一辆辆警车拉着警灯,后面是一长串呼啸着的救护车,向成都市飞驰,整个就是一场战争啊,空气异常紧张。

  看见所有人这异常紧张的工作状态,我沉重的心情似乎好多了。因为谁都知道,只要动起来了,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http://img.blog.163.com/photo/LAKznc0MfaLac0VcwW9Pwg==/3674655820958194144.jpg1" TITLE="灾难的记录和思考:从缅甸到四川(四) 2008-06-07 1" />

  第一站是什邡,在韩国队等待分配任务时,什邡的市民用最能体现四川人热情的方式招待我们,矿泉水。在灾难初期,矿泉水是珍贵的礼物。我们和韩国队,包括外交部的联络官、国家地震局的官员都谢绝了。还没有打第一枪,就要消耗灾区的资源,我们确实不敢。只是韩国队在找厕所的时候,遇到了麻烦。几十个队员只能排队使用一个小小的,缺水的卫生间。我们可以想象这个主人之后不得不面对的善后难题。

  但没有人抱怨。

  一夜无眠的状态,迎来白天。公路上车流滚滚。来自四川非灾区的车辆,从凌晨就开始拥入萦华镇,车上满是食品和蔬菜,矿泉水。特别是黄瓜,一车一车地运来,这些都是各地自发支援灾区的物资,但我们看到,由于水源成问题,居民们还无法开火,在随后的几天里很多黄瓜坏掉了。在最初的几天,好心人的巨大热情,也造成了大量的蔬菜浪费。

                      http://img.blog.163.com/photo/07Pif378K8RkQfM2lj9Rpg==/2602799109643848002.jpg1" TITLE="灾难的记录和思考:从缅甸到四川(四) 2008-06-07 1" />

      而来自广汉的一个酒店“渔凫人家”的老板小唐,从13日就亲自带着自己的员工,其中包括多名高级厨师,在萦华扎营,为灾民和救援部队和志愿者熬粥,蒸馒头,这成了当地最受欢迎的救援。连续几天的干粮吃下来,这样的粥和热馒头就是人间最美的美食。

  几天下来,这个老板熬粥就熬掉了上吨大米。和这个年轻老板聊天发现,这个出生在70年代后期的人,在地震到来的瞬间,从一个商人,变成了最善解人意的慈善家。他帮助萦华熬过了最初最困难的时候。18日,粥厂完成了使命,撤离。大家都很不舍。

                           http://img.blog.163.com/photo/YYfinqm1MY7NRA6Z31HZ_A==/2885399986261676900.jpg1" TITLE="灾难的记录和思考:从缅甸到四川(四) 2008-06-07 1" />

      17日,萦华对大多数灾民的救援,基本步入了正轨。救灾物资按村,组发下去,然后再由村民到村上去领。但麻烦的是,大批灾民直接跑到了什邡,最后村长们发现,他们不得不挨家去找人领取物资。最后,村长也不想领了,因为领回去根本没有处可放。指挥部就希望外逃到什邡的灾民早点回来,领取越来越多的物资。

  17日,大批的方便面和矿泉水继续涌来,指挥部发现,这时候最需要的物资并不是方便面而是大米,食用油等。但这些物资一时半会还不能大批量地到来。但民间好心人捐助的方便面和面包还在源源不断地涌来。 

  不过,对于吃惯了大米的南方人来说,方便面和面包,确实不好吃。几天以后,一些救援人员都说,闻到方便面的气味就反胃。我深有同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