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肾 脏 病 常 识

(2009-04-07 22:18:04)
标签:

健康

    肾脏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它也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治性疾病,其之所以难治,关键在于致病原因复杂、发病机理复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展变化的个体差异大。

引起肾脏损伤的病因很多,从疾病谱的变化来看,目前我国国内因免疫损伤导致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仍占肾脏疾病的绝大部分。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提高和变化,糖尿病、高血压、痛风、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亦明显上升,这些疾病引起肾脏继发性损伤,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但往往人们很容易忽略这些疾病所可能引起的肾脏损伤,从而不能在疾病的早期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导致后期相对比较严重的后果。

可以这样讲,内科疾病是一个大的整体,每个疾病与每个疾病之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系统与每个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它们都不是孤立的。今天,我们主要从肾科专业的角度与广大患者一起学习了解在您身边存在着的可能危害您肾脏的常见病理因素,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科普活动,加强您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使您能与您的医生更密切配合,从而取得更好、更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人们简称这种疾病叫“肾炎”或“肾病”,每次就诊,患者往往关注较多的是尿蛋白多了还是少了、尿隐血多了还是少了,要吃多长时间药等等问题。这里可以告诉广大肾脏病患者,慢性肾病的治疗要有耐心,即使通过治疗蛋白尿及血尿消失,但有部分患者可能在多年后复发,如不能及时发现,可能会很快发展为尿毒症。因此,只要曾经有过蛋白尿与血尿病史的患者应每年复查尿常规3~4次。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1、糖尿病(DM)引起的肾脏损伤

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即糖尿病肾病(DN),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它已成为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而在我国国内它也占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中的第二位,同时它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差,一旦发展为显性糖尿病肾病、发展为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生存率也低于其他疾病所致肾功能衰竭,因此每个DM患者应在确诊以后每年定期监测血压,查尿微量白蛋白、尿常规、内生肌酐清除率,以早期发现DN防止向显性DN发生、发展。

2、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伤

美国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终末期肾病约15%~20%是因高血压所致,而原发性高血压中约15%~20%将发展到肾功能不全。而由于肾组织受到损害,使高血压进一步恶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上,我们无论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还是对慢性肾脏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均要求以西药严格控制血压(如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类等药物,主要根据病情和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就不会进入尿毒症阶段。

3、痛风引起的肾脏损伤

痛风所致的终末期肾衰者占0.6%~1.0%,个人注意生活细节,如大量饮啤酒、进食动物内脏或皮、进食大量海鲜等致高尿酸血症而引起痛风发作。对有痛风家族史及痛风发作的患者平时除多饮水外,还应在医师指导下长期规律地服用抑制尿酸合成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以避免肾损害的发生。

4、脂质异常与肾脏损害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现在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由高脂所导致的肾脏损害也不少见,肾脏系膜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泡沫细胞,参与肾小球的硬化过程,最终可导致尿毒症的发生,需长期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一般人可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及减轻体重等办法减少其发生,如为家族性的高脂血症或血脂无法通过药物降至正常,可通过双重膜血浆置换清除血脂,达到降脂,防止肾脏及心脏损害的目的。

5、药物引起的肾脏损伤

肾脏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泄的重要途径,药物的肾毒性程度不仅与药物毒力有关,而且与药物在肾脏的摄取、转运、分布、代谢以及排出的过程有关。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大家所熟悉有肾毒性的药物,其他如抗结核药吡嗪酰胺、利福平,治疗甲亢药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关节痛、头痛的非甾体抗炎药等均可引起肾损害,对长期服这类药的患者,应经常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

6中草药肾病

中草药作为传统医疗、药物保健手段,在健康或慢性疾患人群均有广泛应用,近年已成为继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以外药物性肾损的重要病因。中草药制剂引起的肾损害已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提出“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 CHN)的概念。

广义角度,“CHN”泛指用中草药(含矿物、虫类等中药)所造成的肾脏损害。可能发病机理:中药所含毒素成分的直接或间接致肾小管损伤、坏死;药物服用过量或煎制方法不当致肾损害;长期服用致药物蓄积。

国内已报道具肾毒性的单味中药有马兜铃属植物、棉酚、鱼胆、蛇胆、斑蝥、蜈蚣、蜂毒、益母草(大量)、草乌、苍耳子、附子、二丑、土贝母、土荆芥、巴豆、芦蔡、大枫子、苦楝皮、天花粉、金樱根、使君子、威灵仙等。肾毒方剂包括含朱砂成分的一类中成药。

狭义角度,近年所集中报道“CHN”乃指粉防己、木通等多味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AA)成分药物如龙胆泻肝片所致肾脏损害。

7、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引起的肾脏损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可危及生命的多系统疾病。根据疾病严重性和器官累及的类型,预后不同。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最常见和严重的临床表现,SLE肾活检肾受累几乎为100%,而临床肾损害表现占45%~85%。此外,该病可有多个系统损害表现如皮疹、关节痛、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心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胸腹水、心包积液等。该病经早期诊断,积极而有耐心的治疗可改善预后。可查尿常规、血常规、自身抗体、体液免疫协助诊断。

8、遗传型多囊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ADPKD临床表现为双侧肾脏皮、髓质有多个液性囊肿形成和增大,晚期伴肾功能损害。对于有多囊肾家族史的人应到医院作B超检查,并定期监测血压以及时发现高血压并早期治疗。

9、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它是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也属系统性血管炎。青少年多见,以皮肤紫癜,腹痛、黑便、关节痛为表现,约3%有肾损害,故又叫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部分人有明确的过敏原,受凉或劳累后易复发。

10、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后导致的肝外病变之一,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由HBV抗原及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而致病。其诊断主要依赖于肾免疫病理检查HBV抗原阳性,并且排除其他继发性肾炎。本病好发于HBV感染高发区的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儿童患者较多,但成人亦不少见。

11、肿瘤引起的肾脏损害

老年患者,如出现贫血、骨痛、蛋白尿、病理性骨折,应警惕骨髓瘤肾病,可做骨髓穿刺协助诊断。淋巴瘤也可导致肾损害。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手段及化疗药物的不断增加,肿瘤相关肾损害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包括:肾脏本身的肿瘤、肾外肿瘤的肾脏浸润、肿瘤伴发肾脏病、肿瘤的代谢产物及其治疗药物等均可致肾脏损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