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被误诊的肾衰病人
一个刚考上大学的18岁男孩,由父亲带着来肾内科看病。父亲忧
郁地说,儿子上学后感到头痛,一量血压,200/110mmHg;又查血常
规,严重贫血!当地医院怀疑孩子患有血液病,做了骨髓穿刺,结果
没问题。最后到省医院看病,被诊断为尿毒症晚期。
身为农民的父亲抹着泪问:好好的孩子,怎么几天就病成这样?
一位年近50的工人,一年前开始不想吃饭,反酸腹胀,贫血乏力,
多次到医院消化科检查,没发现问题。医生给她开了一堆助消化的药,
服用后仍不见好转。前几天因呕吐厉害住院,经化验血肌酐、尿素氮,
发现她是尿毒症,由消化内科转到了肾内科治疗。
她很后悔:当初查肝功时,怎么就没想到查查肾功能?
肾衰祸根在于隐匿性肾炎
据门诊观察,80%的肾衰病人都走过误诊、漏诊的弯路,等来到
泌尿内科时,往往肌酐已高于正常人3~10倍。此时肾脏所剩余的功
能不到正常人的5%,病人的最终结局,只能是接受血液透析、腹膜
透析或者肾移植。由此看来,慢性肾衰的发病,并不是突然的,只是
患者没有在意而已。
当肾脏的破坏大于75%时,就到了肾功能失代偿期。一般只有到
了这个时候,患者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包括贫血、乏力、恶心、呕吐、
腹胀、厌食、高血压、口中有尿味、皮肤发暗、头发焦枯等。这时人
们大多会去医院看病,但往往不知道看哪科,只好胃口不好看消化科,
贫血的去血液科,很少有人想到是肾脏出了毛病。
尿常规不能代替肾功能检查
肾衰病人容易误诊,一方面与肾脏疾病的隐匿性有关,另一方面
也与医院分科越来越细、病人又缺乏肾病方面的医学知识有关。许多
人检查时,只查一个尿常规,没发现问题,就认为肾没有毛病了。其
实,尿常规只能看有没有尿蛋白、血尿,这只对肾炎、肾病综合征和
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肾脏早中期病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不能
了解肾功能。比如晚期肾衰病人,由于肾脏已经硬化,丧失了滤过功
能,尿里反而不会出现蛋白,尿常规检查可能正常,此时那些不能从
肾脏排泄的毒素就蓄积在血中。因此只有通过查血肌酐、尿素氮,才
能知道肾脏的破坏程度。
怎样早期发现肾功能损伤
一些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病人,由于尿中丢失蛋白很少,尿常规可
以表现为正常。当肾功能损伤未超过75%时,血肌酐也会正常,这很
容易掩盖病情。此时如能做一个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往往能准确
反映尿中丢失的蛋白量。也可通过核素检查免疫球蛋白(尿放免),
看尿中微球蛋白是否异常升高,这些对肾衰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