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肾脏病的常规检查项目、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2007-10-29 18:15:47)
标签:

健康/保健

 

3.尿液生化

组 

参 考 值

临  床  意 

尿浓缩试验

成人禁饮水12h内,每次尿量20~50ml,尿比重迅速达1.026~1.035。儿童至少有一次尿比重在1.018以上。

正常人每次尿量均少于500 ml,至少有一次标本尿比重达到1.026~1.035。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疾病晚期,均有肾浓缩能力减退。

尿稀释试验(水试验)

4h排出所饮水量的0.80~1.00而尿的比重降到1.003以下。

正常人在4h内排出所饮水量的0.80~1.00而且尿的比重降到1.003以下。水份排出迟缓,且尿比重不能相应降低为异常。

昼夜尿比重试验

夜尿量与白天尿量之比为1:3~4;比重最高达1.080;尿比重差\0.009

正常人夜尿量与白天尿量之比为1:3~4;比重最高达1.080;尿比重差\0.009。

晨尿渗透压

700~1500mOsm/kg# H2 O

提示肾浓缩功能。

禁水12小时尿渗透压

>800mOsm/kg#H2 O

低于正常值表示肾脏浓缩功能不全。

酚红排泄率

排出量15min>0. 25;

120min>0.55

排出迟缓提示肾功能不全。

尿素清除率

0.7~1.1m#s-1/1.73m2

清除下降提示肾功能不全。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1.3~1.7m#s-1/1.73m2

Ccr在70~50ml/ min为肾功能轻度降低;

50~300ml/ min为肾功能中度降低;

小于30ml/ min为肾功能重度降低;

10~20ml/ min为肾功能早期衰竭;

5~10ml/ min为肾功能晚期;

0~5ml/ min为终未期肾衰。

菊粉清除率

2.0~2.3ml/S

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肾血浆流量

10.0~13.3ml/S;45岁以上以0.217ml/S/10年的速度下降。

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指端肥大症、巨人症、妊娠早、中、晚期的清除率可升高;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晚期、肾盂肾炎晚期清除率可降低。

氯化铵负荷试验

尿pH<5.3

血pH<7.35,尿pH>5.5,可诊断为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测定(TmG)

 

 

 

5.0~7.5mg/S

TmG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炎、肾小管功能受损、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症。

 

4.2~5.8mg/S

肾小管对氨马尿酸最大排泄量(TmPTH)

1.0~1.5mg/S

TmPTH轻度减少见于轻型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和心功能不全;TmPTH中度减少见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症和慢性肾盂肾炎;TmPTH重度减少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严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或间质性肾炎等症。

同位素检查

 

 

  肾血流量

454~808 ml/ min/1.73m2

均629 ml/ min/1.73m2

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指端肥大症、巨人症、妊娠早、中、晚期的肾血流量可升高;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晚期、肾盂肾炎晚期肾血流量可降低。

  肾扫描

两肾长度差<1cm

提示一侧肾脏肿胀或萎缩如肾结核后。

尿液

 

51~102 mmol/d

尿钾排出增多见于呕吐、腹泻、肾小管间质疾病、肾小管酸中毒、及服用锂、乙酰唑胺等。尿钾排出减少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钾摄入少、吸收不良或胃肠道丢失过多。

 

130~260 mmol/d

尿钠排出减少见于种种原因引起低钠血症如呕吐、腹泻、严重烧伤、糖尿病酸中毒等。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肾小管对钠吸收减少,常呈急性少尿,一次性尿钠大于40 mmol/L;肾前性少尿时,肾小管重吸收钠能力正常,为急性少尿,呈低尿钠,尿钠<30 mmol/L。

 

2.5~7.5mmol/d

尿钙减少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慢性腹泻、小儿手足搐搦症。尿钙增加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等。

4.血液生化

组 

参 考 值

临  床  意 

血清总蛋白(TP)

60.0~80.0 g/L

1.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主要由血清水分减少如急性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2.二者降低主要由肝细胞损害影响合成如亚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营养不良,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等,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恶性肿瘤等,血清水分增加如先天性低清蛋白血症。3.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主要由球蛋白增高所致,常见慢性肝炎、M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与感染等。

血清白蛋白(A)

40.0~60.0 g/L

血清球蛋白(G)

20.0~30.0 g/L

A/G比值

1.5~2.5:1

血尿素氮(BUN)

3.2~7.1 umol/L

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器质性肾功能减退如急、慢性肾衰竭等,肾前性少尿、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等亦可见增高。

尿酸(UA)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见原发性痛风。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见于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及肾衰竭、白血病和肿瘤、应用利尿剂等。

 

142.2~381.8 mmol/L

 

95.2~299.4 mmol/L

血肌酐(SCr)

88.4~176.8 mmol/L

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急、慢性肾衰竭等。

β2-微球蛋白

1.0±4.6µg/ml

血β2-微球蛋白测定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的一个标志。有炎症或肿瘤也时会升高。

免疫球蛋白

 

 

  IgG

6.0~16g/L

IgG多克隆性增高见于各种慢性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等;单克隆性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型多发性骨髓瘤等;IgG降低主要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也见于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等。

  IgA

760~3900mg/L

IgA增高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瘤、SLE、肝硬化、肾脏疾病等。IgA降低主要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IgM

400~3450 mg/L

IgM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SLE、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IgM降低主要见于IgG型重链病、IgA型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肾病综合征等。

  IgD

1~4 mg/L

IgD增高见于IgD型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白血病、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等,IgD降低见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IgE

0.1~0.9 mg/L

IgE增高见于IgE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肝脏病、以及各种过敏性疾病等,IgE降低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恶性肿瘤、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和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总补体测定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

30~40Ku/L

CH50 增高见于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和某些恶性肿瘤;CH50减低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病等。

C3补体

800~1550 mg/L

C3补体增高见于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肿瘤、排异反应等;减低见于70%以上的急性肾小球肾炎、85%以上的链球菌感染后肾炎、78%的狼疮性肾炎患者。还可见于活动性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等。

C4补体

130~370 mg/L

C4补体增高见于急性风湿热、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关节炎和组织损伤等。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狼疮性肾病、小SLE、1型糖尿病、IgA性肾病、遗传性IgA缺乏症等。

血清钾测定

3.5~5.3 mmol/L

1.低钾血症主要见于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丢失过度如频繁呕吐、肾小管功能障碍、长期使用强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另葡萄糖与胰岛素同时应用、周期性麻痹等可使钾过多转入细胞内。2.高钾血症主要见于摄入过多如输入大量库存血,排泄困难如肾衰竭的少尿或无尿期等,细胞内钾大量释出如溶血等。

血清钠测定

135~145 mmol/L

1.低钠血症主要见于摄入不足如长期低盐饮食,胃肠道失钠失水如过多丧失消化液,肾失钠失水如肾小管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反复应用利尿剂等,局部失钠失水如烧伤,细胞代谢障碍细胞外钠进入细胞内。2.高钠血症主要见于摄入水过少,排尿过多如渗透性利尿、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皮肤大量失水或摄入盐过多等。

血清氯化物测定

98~106 mmol/L

1.低氯血症主要见于摄入不足如饥饿,丢失过多如反复应用利尿剂、频繁呕吐等,转移过多如急性肾炎、肾小管疾病、酸中毒等,摄入水过多如尿崩症,呼吸性酸中毒等。2.高氯血症主要见于低蛋白血症,脱水,肾衰竭时补充盐引起平衡失调,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呼吸性碱中毒等及摄入过多等。

血清钙测定

 

1.低钙血症主要见于摄入不足和吸收不良如慢性脂肪性腹泻和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需要增加如孕妇,吸收减少如维生素D缺乏症,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衰竭等。2.高钙血症主要见于摄入过多,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肾癌,服用维生素D过多,骨病如骨癌,骨脱钙等。

  成人

总钙2.2~2.7 mmol/L

离子钙1.1~1.34 mmol/L

  儿童

血清无机磷测定

 

1.高磷血症主要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肾衰竭伴酸中毒、维生素D过多症应用雄激素、继发性骨癌、多发性骨髓瘤等。2.低磷血症主要见于摄入不足和吸收减少如应用含铝磷结合剂、吸收不良综合征,应用葡萄糖及胰岛素或碱中毒使磷转移入细胞内,血液透析、肾小管酸中毒等使磷丧失过多,其它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酒精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成人

1.0~1.6 mmol/L

  儿童

1.3~1.8 mmol/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