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保真音乐是选黑胶还是CD?

分类: 老胡说音响 |
很难想象在当前的数码世界里,多年的数码CD,SACD,DSD等等尝试下,仍然有不少发烧友会去选择LP,那他们又是基于那些考量。
说起来此问题起源于一次 LINN 520系统的试听,其实俺对LINN的关注时间不短了,多年前的一个帖子就是关于LINN CD的,向往过莲毒的侵害,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听到的居然是LINN关停了CD 的相关产品线,而转向数播,串流等方面,随之而来的是有源音箱,数字分频系统。
机缘巧合,有机会去上海仙乐坊,现场感受了一回。开始我们试听的是LINN 魔力系列,104落地音箱,感觉还马虎,不过没有震撼效果,NAS用起来倒是很方便。
之后试了LINN 520,还是没有惊艳的感觉,这和网络的枪文距离不小,是调试的问题还是其他也不得而知。结果是在他家整了一套AKG872+和弦耳放,而这套设备成了我的reference。
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机会听他们家的旗舰产品LP12+ Klimax 350/A。
LP12在LP播放器材中还是有相当地位的,几乎就成了LINN的一个标志,现在的LP又是怎样的地位呢?
回顾现在的音响展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非常多的黑胶作为音源展示的系统,并且在很多大烧的家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黑胶或者开盘这类模拟系统作为主力的音源系统,而CD虽然更常见,但是对于顶级的Hiend系统来说,用户们好像还是更加偏向于黑胶系统,这是为什么?

黑胶比CD究竟好在哪里了?
不妨先说说数字系统,不论是CD还是数字音源,在这几年也都有着非常快速的发展或者说进步,至少CD现在已经进化成了SACD,相比传统CD的码率,SACD拥有上百倍的码率差距,在听感上也一样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而数字音乐也是因为SACD的破解,越来越多的DSD格式可以播放,而目前的新解码器也几乎全部都支持DSD解码,并且高码率的数字音乐文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直接销售。

顶级系统中黑胶并不少见
但是随着数字音乐的进步,CD的销量好像并没有什么提升,甚至还在下降,而数字音乐网站至今为止也都活的并不太好,也许是网友习惯了下载免费的音乐?但是在近几年,黑胶唱片的销量倒是在疯狂的增长着。但是其实增长的背后也并不那么乐观,有相关调查显示,购买黑胶唱片的消费者中有近一半是家中并没有黑胶唱机的,那他们买来难道是摆着吗?是的,其实就是摆着……
黑胶销量增长的背后,其实很多人把他当做了摆件……
但是话说回来,很多顶级系统依然选择使用黑胶或者其他模拟音源究竟是为何?其实这简单的已经从侧面说明了模拟系统还是在一些地方明显好于数字系统,不妨今天就来简单的说说一些方面为何黑胶会比数字好?当然这并不是全面的,CD、数字音乐也一样有着它们不可替代的一些优势。
在CD刚刚推出的时候,可以说声音的表现是令人震惊的,至少相比曾经的模拟系统来说,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或者说普通人都觉得CD才是音频格式的未来,这才是最好听的声音载体。但是实际是这样吗?其实也未必,就好比MP3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MP3的声音足够好了,但现在随着各种无损播放器的出现,MP3正在逐渐成为在普通消费者眼中都更加快餐的欣赏方式。
归根结底来说,因为对于一般的消费者,他们并没有足够优秀的设备来区分哪个的声音更好,但是CD的数字化唱片拥有更高的响度,以及对于声音的细节拥有更加明显的表现,所以很多消费者认为CD的声音是好于黑胶或者传统模拟音频的,但是其实显然并不是这样。
这其实是记录方式的不同,模拟录音就是完整的录下声音,它记录的是声音的完美的正弦波。而对于数字音乐来说,则是一个拥有无数个阶梯的尽量模拟正弦波的波形。但是即便码率再高,也不可能是完美圆滑的正弦波。所以如果器材足够好,回放的设备调教足够出色,模拟录音应该在各方面都会比数字好,因为模拟是没有极限的,而数字音乐的极限其实就是他的码率。
对于很多使用模拟音源的用户来说,如果你问他们对于传统模拟音源最大的印象是什么,可能有很多古典音乐的听众都会告诉你:动态。
这里并不想提及太多过于专业的理念和知识。只说一个简单的理念,发烧友口中的动态究竟是指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也就是一首音乐或者一套器材,在音乐声音的最小声到最大声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一首曲目中最弱音的响度和最强音的响度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动态的范围。
而这点对于很多CD用户来说,也许会觉得CD的动态本来就很好啊,但是这里有一个误区,CD的调节是整首曲目的平均响度都非常高,甚至可以说依靠数字的后期响度已经高到了马上就要过载破音的临界点,但是因为数字音乐的处理能力,所以被控制在了一个非常好的范围里,而不会出现真的破音。
有意思的是曾经有人做过实验,将同一个录音的CD和黑胶两个版本进行对比,将黑胶版本转了24bit/96kHz和24bit/44.1kHz两种精度的文件格式,CD则是标准的16bit/44.1kHz原始精度。在这里也贴出不同文件的频谱图进行对比。

CD的44.1格式原轨文件
黑胶转录的24/44.1格式音频
黑胶转录的24/96音频
可以看出24bit-96kHZ之LP-WAV音频频响明显要宽,高频达到了32kHZ,听音感觉也是如此,CD音频实际上将22kHZ以上的高频截掉了,严格意义上来说,CD音频并不是无损音频。根据CD唱片制作原理的资料介绍,当年制订CD标准时,认为人的听觉最高只能到20KHZ,就把CD的采样频率定在22kHZ,实际上就把22kHZ以上的高频截掉了。采样频率是决定数字音频的频响宽度,44kHz格式的只能到22kHZ,96kHz格式可达到48kHz。黑胶转录的24bit-96kHZ音频,可把22kHZ以上的信息记录和播放,22kHZ-48kHz这个频段的信息还是很强烈的。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人耳最大只能感受到20-20KHz的声波,但实际上感觉这个东西很奇妙,比如小提琴的声音,A弦是440,拨弦可以到1000,明亮音色部分到10000这个范围;钢琴的音域太宽,差不多20-5K。若是考虑到泛音的部分,高音到接近50KHz的频响是合理的。或许人们对音乐的感知不仅仅是通过耳朵,还有皮肤,鼻腔口腔等共鸣引起的骨传导,只有多方面的感知的相同性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再一方面,尽管SACD和DSD在频宽和码率方面有了相应的改进,但是音乐的表现可能远非如此,在中低音上叠加的微小的毛刺,才具真实感。
所以原来以为黑胶细节和动态不好,是因为没有足够好的设备回放,一旦Hiend设备足够,那么黑胶所呈现出来的音乐的纹理和细节,将带你走进一个对黑胶全新的认知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