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胡说酒(五)

(2011-08-09 18:04:18)
标签:

杂谈

分类: 老胡说酒
醉酒和解酒

说到就,就必然会出现醉酒和解酒,为何会醉酒?酒又如何能解?

有必要先说明酒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各个器官的
 ( 肠胃 → 血管 → 肝脏 → 心脏 → 肺部 → 心脏 → 大脑和神经中枢)    
酒精是无需经过消化系统而被肠胃直接吸收的。酒进入肠胃后,随即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经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部,从肺部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影响极大。人体本身也能合成少量的酒精,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0.003%的酒精。血液中酒精浓度的致死剂量为0.7%。   

为何会酒醉
  我们日常喝的酒主要成份就是乙醇。酒精就是乙醇,人体内若是具备乙醇脱氢酶,就能使乙醇分解成乙醛。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的分解,变成乙酸。乙酸对人体没有危害,然后又会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和乙醛对人体危害最大。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乙醛不能被完全分解为乙酸,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因此,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乙醛脱氢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
  人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当血液中乙醇浓度在0.05%-0.1%时,人开始朦胧、畅快地微醉;而达到0.3%时,人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酒醉了;如果达到了0.7%,人就会死亡。 对于乙醇的承受力,人与人的差异很大。这是由于胃肠吸收能力和肝脏的代谢处理能力不同所致。也就造成了人之间的酒量不同。

    在解酒的过程当中,两种酶是不可或缺的,即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 两种都需要,当然后一种对解酒似乎更见效,因乙醛对人体伤害更大,而且还会引起头痛。

    所以,想要解酒大致可以从三个方向努力:提高中枢对抑制的对抗能力;提高肝脏的氧化能力;减缓胃肠道的吸收速度。想排泄的快点,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正常人只能把大约10%的酒精,通过出汗和呼吸排出。酒精对身体的伤害,最明显的也在上述三个方面:对精神意识,对肝脏,对胃肠道。      

小结解酒的原理
  酒精在人体的分解代谢有三条途径:肝脏、皮肤和呼吸系统; 其中约95%通过肝脏的酶系统进行氧化代谢。
  乙醇脱氢酶 乙醛脱氢酶
  酒(乙醇)——乙醛——乙酸 (二氧化碳和水)
  CH3CH2OH—— C2H4O—— C2H4O2(CO2\H2O)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肝脏的酶系统中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喝酒脸红的人“喝怕了”
  亲朋好友相聚常常要喝点酒,推杯换盏间,有些人酒一下肚脸就红了,以前人们多认为这是不胜酒力;近年来,“脸红人酒量大、代谢快”的说法占据了主流。
  “喝酒上脸的人真能喝酒吗?有没有科学依据?”其实经研究发现喝酒上脸的人代谢受阻
  “从医学上讲,‘喝酒脸红的人更能喝’的说法是错误的!”任何食物进入人体后都要进行消化代谢。酒精代谢主要靠肝脏里的乙醛脱氢酶2(ALDH2)。酒量大的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2相对够用。而喝酒红脸的人,说明肝脏内的乙醛脱氢酶2偏少,酒精代谢会因此减慢、受阻,存留体内的酒精刺激血管扩张, 导致脸色、 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皮肤发红(如颈部),另外还会出现心跳加快、恶心等醉酒症状。
  酒精是很强的利尿剂,喝酒很容易造成身体脱水,这是造成酒后不适的重要原因。因此水才是解酒的良药。要减轻酒后不适,有一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一边喝酒一边大量地喝水。喝点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其实民间的说法喝茶醒酒值得商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