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1)

标签:
休闲 |
分类: 老胡摄影 |
喜欢拍照有点年头了,早年的时候还只是用黑白的胶片,120的135的。
因为浪费得比较多,所以就去买保定或是厦门胶片厂出的整个一盘,几百米,剪下来慢慢拍。
模仿照相馆那样做了一个暗袋,剪下1.5米,用那种可重复利用的胶卷盒,全凭手感就可以重装135的胶片。
去桂林拍它几十卷,上黄山也拍它几十卷。
见过一位在黄山拍片的高手,他雇了一个挑夫给他挑胶卷和器材,好家伙,两箩。
那时候俺已经知道,要想拍好片子,基本数量一定要够得,各种角度,各种曝光组合都要试一试;
器材一定要好的,否则照不清楚也白搭。
借上一台放大机,把好的片子放上一堆,满墙贴着。
也试着放大过一张和真人大小相仿的,同学他哥的女友的照片,
结果把那女孩吓了一跳,还真的一下就捕获了她的芳心,不过后来结果怎样就不得而知了。
那是79年左右的往事了......
做得多了,就发现了问题,照片拍的不好,放大后就会失去中间的过渡灰度。
变得像老照片一样的朦胧和大反差。
逐渐就开始寻找好一点的相机,海鸥203,205,4A,4B。都落伍了,
先是找到一台理光CR5的单反,开始牛起来了,换上一个变焦头,带着它四处转悠。
最后找到了一台禄来福来,双镜头反光式(也就是海鸥4A模仿的原型机)http://www.ilc.net.cn/bbs/UploadFile/2006-11/200611216175336979.jpg
(图片来自网络,俺使过的不是这款,光圈和速度是在两侧的旋钮上控制)
在这以后才真正发现了好的片子,阴影中的过渡灰度是那样的漂亮,照片中人物的眼睛和头发的清晰展现。
在逆光中3,4层山峦的叠影,甚至是水中鱼儿的倩影。
后来发展到买好的进口胶卷,柯达17,19定的,挨个发的,捷克的和保加利亚的。
用低温,低浓度的D76冲卷,一切讲究一个柔字。
到后来,有彩色了,玩不起了。
因为浪费得比较多,所以就去买保定或是厦门胶片厂出的整个一盘,几百米,剪下来慢慢拍。
模仿照相馆那样做了一个暗袋,剪下1.5米,用那种可重复利用的胶卷盒,全凭手感就可以重装135的胶片。
去桂林拍它几十卷,上黄山也拍它几十卷。
见过一位在黄山拍片的高手,他雇了一个挑夫给他挑胶卷和器材,好家伙,两箩。
那时候俺已经知道,要想拍好片子,基本数量一定要够得,各种角度,各种曝光组合都要试一试;
器材一定要好的,否则照不清楚也白搭。
借上一台放大机,把好的片子放上一堆,满墙贴着。
也试着放大过一张和真人大小相仿的,同学他哥的女友的照片,
结果把那女孩吓了一跳,还真的一下就捕获了她的芳心,不过后来结果怎样就不得而知了。
那是79年左右的往事了......
做得多了,就发现了问题,照片拍的不好,放大后就会失去中间的过渡灰度。
变得像老照片一样的朦胧和大反差。
逐渐就开始寻找好一点的相机,海鸥203,205,4A,4B。都落伍了,

先是找到一台理光CR5的单反,开始牛起来了,换上一个变焦头,带着它四处转悠。
最后找到了一台禄来福来,双镜头反光式(也就是海鸥4A模仿的原型机)http://www.ilc.net.cn/bbs/UploadFile/2006-11/200611216175336979.jpg
(图片来自网络,俺使过的不是这款,光圈和速度是在两侧的旋钮上控制)
在这以后才真正发现了好的片子,阴影中的过渡灰度是那样的漂亮,照片中人物的眼睛和头发的清晰展现。
在逆光中3,4层山峦的叠影,甚至是水中鱼儿的倩影。
后来发展到买好的进口胶卷,柯达17,19定的,挨个发的,捷克的和保加利亚的。
用低温,低浓度的D76冲卷,一切讲究一个柔字。
到后来,有彩色了,玩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