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兰朵·心》大写意手法的小规模展示

标签:
中国戏剧京剧艺术大写意美学特征传统文化 |
分类: 戏剧演艺 |
《图兰朵·心》大写意手法的小规模展示

简单的“桌椅”体现传统戏剧的“意向”格局,孤独的图兰朵在这样的格局中完成角色定位……

简单的“桌椅”体现传统戏剧的“意向”格局,孤独的图兰朵在这样的格局中完成角色定位……
江苏演艺集团京剧团根据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大型歌剧《图兰朵》改编的“小剧场京剧”《图兰朵·心》,是继张艺谋执导该剧在国内产生巨大反响之后,一次颇具胆略的改编。众所周知,张艺谋执导版,将意大利原作的舞台,更加艳繁化处理,无论布局与色彩都是顶级奢华的。带给观众的是超级震撼的视觉盛宴。而江苏小剧场改编版,则大胆地剑走偏锋,往相反的方向发展。以中国传统大写意手法,极度浓缩原作的各个方面。场面恢复到传统京剧的简单桌椅模式,人物去繁就简,只剩下六个角色。一生二旦三丑,就将原本一部大戏支撑起来。“一生”就是剧中男主“游侠”,“二旦”是女主图兰朵公主与游侠侍女“茉莉”,“三丑”则是公主手下的三个“随从”。只是这三个表面上的随从,其实是公主内心矛盾冲突的外化形象,因此,为其取名为“耳”“口”“眼”。而此“耳口眼”三丑,又并非完全按照旧时戏剧的丑角定位来塑造的。具有十分的象征意义。如此,这样的艺术形象,既符合传统戏剧的表现手段,又对固有的“生旦净末丑”老行当,大有突破。
不过,这样的改编,也还是难以做到十全十美。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场面的大规模缩减,虽然符合中国戏剧的程式化表现,但是在视觉效果上,缺乏足够的气势与张力,观众在这方面是难以得到满意的审美体验的。人物角色的简单化处理,使得情节关系等,也不得不随之淡化。这样就使作品的整体厚度难以深化而显得比较表浅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