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2019-11-11 08:53:56)
标签:

陕西药王山碑林和石刻

陕西药王山游记和攻略

魏文朗造像碑

陕西铜川游记和攻略

陕西游记和攻略

    药王山上现存世有众多古代石刻,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这些石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为刻有孙思邈所著医学名著的,如药王大殿前五通高大石碑上刻有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内容;另一类为纪念颂扬孙思邈碑碣;另外还有收集得到的古代名人骚客和书法名家的石刻,被汇集成一个很有观赏价值的碑林。下面我挑选出其中一些比较有名的碑刻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走出药王大殿向东沿石阶向上200多米便是耀县碑林,陈列的是北魏、西魏、北周、隋、唐遗像碑,皆系耀州区境内所搜集,数量之多,价值之高,知名国内外。《魏文朗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像碑》《仇臣生造像碑》《青龙魏碑》等为稀有之珍品。《张僧妙法师碑》《张六线刻图碑》等也属罕见。是研究民族、宗教。风俗、书法等珍贵的史料。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药王山碑林中的这些珍贵的古代石刻碑,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现在都用玻璃罩和栏杆保护起来。此照片中自左至右的第二通碑为张僧妙碑。此碑清朝宣统年间(1905年)出于耀县崇庆寺(文家堡),现藏药王山碑林。刻于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石碑高2.05、宽0.75,厚0.26米,碑额雕刻有六条螭,螭爪蟠于碑圭之上,形象生动,古朴庄重。石碑身上用界尺划出细微方格,格子中书写碑文,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六字,字体笔力端庄厚重,宽绰大方,随意舒朗,字小健秀,字形较扁,大中见小,不拘方格,正中有斜,天趣盎然。此碑的楷体,已经脱出北魏之习,而开隋唐之先河,为北周碑石中不可多得者。鲁迅先生曾选购此碑碑拓作为珍臧。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魏文郎造像碑。此碑于一九三四年出于耀县漆河,现置于药王山碑林,刻于北宋太武帝始光元年(424年),石碑高1.25米,宽0.7、厚0.3米,四面五龛,有佛道混合像14尊,人物36众,铭文88字,并有狮、虎、鹿、车骑等浮雕或线刻。四面造像,造型生动,碑文完整,佛道合龛,布局得体。书体质朴俊美,刀法旷达,为造像碑中精品。此碑造像时间要比始建于和平元年(460)的云岗造像还早30余年。它是我国现存最好的一通佛道合龛造像碑,对研究我国早期佛道演变历史,书法艺术史,地方民族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姚伯多造像碑。此石碑于1912年出于耀县文正书院,后来移至药王山碑林。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陕西金石志》有录。石碑高1.4米、宽0.7米,厚0.3米。四面三龛,有佛像9尊及供养人线刻像10。铭文四面刻制,计1200余字,苇法古朴,楷中存隶,是研究我国书法由隶变楷的珍贵资料。它的书法楷而兼隶,体式雄健,苍劲坚挺,从心所欲,兴手而成,世称“北魏体”,是北魏朝的碑刻极品,誉为国宝。是我国书法由隶书转变为楷书的实物佐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对此碑颇为欣赏,将其与《广武将军碑》、《慕容恩碑》称为三绝。此碑拓片曾多次在外展出,以文字、书法、雕刻被誉为三绝。日本友人关野雄赞其造像有龙腾虎跃的真实感,书法萧洒雅致,是一种罕见的楷书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仇臣生遗像碑,北魏正光五年(524)造,《西京金石书画录》有录。铭文书法秀美,向为国内学者重视,堪称魏书典范。民国二十六年(1937),县长李书亭离任时盗走此碑,幸被邑人刘景三发觉,告知官府,终于追回。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名的药王山碑林始创于清末,最初为保护河中发现的两通 《四面干佛造像碑》而建立。以后此处又陆续收集了散落在耀州的碑石。到1934年时逐渐形成规模并被命名为 耀县碑林。当时共收集碑石63件,其中一些魏碑碑石拓片散落到了各地,引起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有任先生和来西安讲学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注意。次年,《中国博物馆汇报》以耀县大批魏碑为题进行了报道,耀县碑林从此名声大噪。经过多次搬迁,碑林于1989年搬至药王山北洞现在这个位置。此处原为药王山集谋宫遗址。现碑林共收藏有各类碑石300余通,数目位列全国第五。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刘洛仁造像碑,唐总章元年(668)造。四面,计大小佛像30尊,铭文550字。碑上并有天王、浮图、佛像、飞天、侏儒、圆炉、坐狮及供养人站像浮雕,规模十分宏大。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吴洪标兄弟造像碑,四面两龛,佛6尊,有铭文,北地郡泥阳县道民吴洪标兄弟等71人造。时代不明。就其泥阳县名及铭文中圣皇圣母称谓,当为北魏所造。碑身正面绘有《天界图》,日作圆形,中有黑核,可能是古时对太阳黑子的描绘。碑阴绘顶竿、高跷、叠罗汉、相扑、假面戏、竹马戏等《百戏图》,也是难得的古代杂技艺术实物史料。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药王山碑林一角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千佛造像碑,四面,有跌坐大小佛像1017尊。雕工细致,眉目清晰。因底座已佚,未见文字记载。按其龛式风格,似属魏碑。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孙思邈塑像前面有献亭,内立30多通石碑,上刻药王山的历史变迁和历代文人学士对药王的颂诗。献亭东侧还有一碑亭,其中《千金宝要》碑由四块相等石碑组成,刻于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碑刻分六卷,有164页,拓印后可装订成书。碑上的900多副常用药方,是宋代人郭思从《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书中选的,可称普及本。另一石碑为《海上方》,上刻卫生常识和常用验方100多副,韵文记述,便于记忆。《千金宝要》四字取自孙思邈原书用语: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医德碑廊。药王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全面系统倡导医生道德的人,他所著的《大医精诚》被称为世界医德典法的起源。他认为医者应该、精研医术,胆大心细,善待病人。孙思邈自己从理论到身体力行,皆为医生楷模,就连“人所恶见”的麻风病人也不嫌弃,亲手治疗麻风病人600多例。医德碑廊是铜川市协于1989年组织社会贤达人士集资捐助所立,共有医纪念碑十一通,记叙规范民祭药王的石碑二通。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仙风道骨”这四个字确实有仙风道骨的神韵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   龟蛇碑,存两通,一在南庵,一在北洞。金代著名道士谭真君书,明正统十三年(1448)刻立。在南庵者,附刻于《唐太宗赐真人颂》碑之阴。碑高2.04米,宽0.7米,蟠首龟座。碑身正中阴刻龟蛇二大字,各半米见方。二字若象形,如乌龟爬动,则蜿蜒盘曲,活灵活现,一挥而就,堪称神来之笔。右上角题词谭真君书;右下角双行分署耀州五台山静明宫立石志心崇奉镇宅辟恶。左上角押有崇正除邪方形印章一枚,及双署大明正统十三年岁次戊辰朔日耀州知州李芳同知丘纯字样。在北洞者原存官署,解放后移置今址。与上碑相较,除形刊较小外,尚有两处有异:一为押章无字,仅有边框,显然是为拓后加盖官印之便。另一处即左下角有双署文字:为因年久损坏一角重刊庠生刘良雷清刻

    按二碑的从属关系,历来众说不一:一说南碑系初刻,北碑为仿刻;一说北碑原在南庵,明代时为了便利群众拓印而移置官署,后来又在南庵重新补刻。今按二碑异同及解放后南庵出土的龟蛇碑残块(今存药王山),证明早在二碑之前,静明宫已有一通龟蛇碑,后来因年久损坏一角,遂于明正统十三年同时仿刻了二碑,一仍立于静明宫,一置官署拓印。至于原碑刻自何时,因出土残块过小,未见纪年,无法确定。谨按谭真君,名处端,字通正,金代著名道士,博学,尤工草隶,著《水云》前后集。据此,龟蛇原碑当为金元时代刻立。
第2097篇.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自驾游记(五十六)药王山的碑林药王山曾名“五台山”,此为五台山石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