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

(2018-04-18 07:09:10)
标签:

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

鹞子峪古城堡游记和攻

北京怀柔游记和攻略

北京游记和攻略

白云观与白云川道观的

       从鹞子峪古城堡游览出来,看看时间还早,就决定去寻找村口导游图上推荐的白云川道观遗址。从家里出发前在网上查过资料,有人说鹞子峪白云川道观可能是著名的北京白云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道教协会会址)的前身,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极想趁此机会现场考察一下。

       没有路标指示,只得一路向前走去,沿路是一派田野风光。走了很长一段路仍未见遗址的踪影,只好拦住老乡询问,在老乡的指点下终于来到了遗址所在处的那棵高大的银杏树前。可惜,现在遗址处正在大兴土木,准备在原址上重建一座道观。地面上到处都是老地基开挖出来的泥土,只能在其中寻找到一些能够表征原有道观的柱石、石磨盘、条石等。由于白云川道观遗址附近没有留下一块石刻或石碑,给后人了解白云川道观的前生今世增加了不少困难。据传,怀柔九渡河地区的道教遗存至少在10处以上,有7座规模较大,而白云川中的这座道观,就是其中最西侧的一座。据历史记载,此观距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位于北京市的中轴线上,与故宫处于同一经度。古道观通常分为“上观”和“下观”,白云川的白云观就是上观,北京白云观是下观。白云川道观真的是白云观的前身吗?北京城里的白云观真的是从这里迁过去的吗?这确实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迷。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

    游玩了古城堡后,向着白云川道观遗址的方向走去。看到了路边这段残存古长城,修建在鹞子峪沟口西侧的山坡上,台基宽大平整,约2米高,基础建造十分坚固,由碎石和长条毛石灌浆垒砌。现在外墙的不少包石都弄到沟里做了梯田的挡土墙,而台基的内芯,风吹雨淋,这么多年,依然坚固。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       路边的核桃树正是准备开花的时候,花蕊看起来像一条小毛虫,不怎么招人待见。核桃的学名为“胡桃”

(拉丁学名 Juglans regia L. ),它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

    沿路走去,野花盛开。这是路边的诸葛菜,因农历二月前后开始开蓝紫色花,故人们习惯于称它为“二月兰”。二月兰是我国北方地区早春季节最常见的野花之一,冬季观绿的地被植物,因此深受人们喜欢。二月兰也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早春常见野菜,因而朴素的诸葛菜常常会以一种草根阶层的姿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以诸葛菜为主角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季羡林所作的散文《二月兰》。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    这种开着毛茸茸花朵的则是地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地黄是四大怀药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从周朝开始,四大怀药被历代列为皇封贡品;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明代郑和将怀药带入东南亚、中东、非洲诸国;近代四大怀药被海外人士誉为华药著名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就以其为主要成分而制成。地黄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创汇产品之一,产品远销港澳、东南亚及日本等国。而将地黄作为食品,在民间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群众就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泡酒、泡茶而食之。人们仍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

    山脚下有连片的板栗林。当地百姓说,此地栗树未经嫁接,属原生板栗,含糖量高、营养丰富、口感香甜糯软,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明、清时期作为贡品进贡朝廷,为栗中珍品。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这里的梯田不像南方那样种庄稼,而是种果树。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    这个时节,桃花谢了,但杏花盛开。杏花在中国传统中,是十二花神之二月花,足显地位之高!盛开时的杏花,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路途中遇到的古树。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

       在从古堡向西行走了三、四公里后,终于看到了老乡所说的白云川道观遗址所在地的这棵银杏树。立住仔细打量,环顾四周,发现白云川古道观遗址三面环山,坐北朝南,按照风水堪舆学的说法是“左青龙,右白虎,龙环虎抱”,确实是块少有的风水宝地。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走到近前,发现一只施工队伍正在银杏树四周施工,一打听原来是要在遗址上重建白云川道观。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

       银杏树的树干上钉着这块牌子,表明了这里确实是白云川道观遗址所在地。据传,当年有一位名叫丘处机的全真道掌教遍查元大都各处关隘,到了如今的怀柔九渡河镇白云川附近,见此处山峦起伏,地势险要,风景秀丽,丘真人大为感叹,识此“天人合一,福地洞天”,遂即请旨皇帝,道教士仙就在这山窝平台之上,修建成了古道观,敕名白云观“白云川道观”。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正在复建的工地。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开挖地基时挖出的原道观柱脚石。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    白云川道观遗址内的这株古银杏树树龄据说已有一千多年(我有点怀疑这种说法,因为据考证白云川道观的历史可能为五、六百年,一般来说庙宇道观的银杏应该是庙宇道观建成后由僧人道士后栽的,因而),树干奇粗,几人合抱才能围住,树冠枝繁叶茂。通常银杏树分为雌树和雄树,只有雌雄两种树同时种植才能开花结果。但当地老乡讲白云川道观遗址内这株古银杏单株就能结果,在每个深秋季节,成熟的银杏果从树上落下来,黄灿灿铺一地。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

    这棵古银杏树上的古树名木保护牌。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古树名木的分级: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100—299年。国家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其中一级古树使用红色的保护牌,二级古树使用绿色的保护牌,因此从保护牌的颜色可以大致断定古树的树龄。这棵银杏的树龄应该在500年以上。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遗址中挖出的石槽,还有原来的石磨盘等。
第1617篇.鹞子峪白云川道观遗址探寻    在道观遗址旁仍有一座道士墓塔(灵骨塔)用青砖垒砖砌而成,四面棱角分明,大约3米高。道士墓塔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又分别雕刻出不同层次,不同形状,墓中究竟安葬着哪位道长,没有碑文,尚是个谜?墓塔的中间已被掏空,露出空空的壁室,不知中间当年存放的是道士的舍利子还是经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