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国城堡遗址中有红殿、白殿、大威德殿、度母殿和坛城殿等五六座殿堂和寺庙。殿内有许多的古老的佛像,屋顶和四周的墙壁都有壁画,其中一个庙内,用金粉和红色涂料绘制的多面、多手佛像,手持花朵等各种法器,形态栩栩如生,四周有成百上千幅各式形态的小佛像所围绕,从风格上来看,这些绘画艺术吸收印度、尼泊尔和喀什米尔等地区的
从山脚的入口沿着小径走,首先要经过4间古殿,即红庙、白庙、度母殿和轮回庙。出于保护的目的,这些庙平常都锁着门,不向游客开放,要参观的话需要专门想管理人员申请,再由工作人员打开门锁。我们碰巧遇上了阿里地区政府的人员带着几位领导参观,于是跟着进去,得以亲眼目睹这些珍贵的壁画。

站在山脚下看,古格王国城堡遗址中的寺庙十分显眼,有红殿、白殿、大威德殿、度母殿和坛城殿等五六座殿堂和寺庙。

从山脚的入口沿着小径走,首先要经过4间古殿,即红庙、白庙、度母殿和轮回庙。出于保护的目的,这些庙平常都锁着门,不向游客开放,要参观的话需要专门想管理人员申请,再由工作人员打开门锁。
平常紧锁的大门,门上雕刻着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

这是其中的红殿。这些寺庙都带有浓郁的西藏建筑风格,寺庙飞檐上雕饰的图案多为狮、象、马、孔雀等动物,这种雕饰大概与从冈底斯山脉分流的四条神水:同时也是印度河上游的主要河流——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的传说有一定关系吧。

由于有当地政府带来的领导参观,门被打开了,我们得以跟着进去

走进庙宇内,殿内呈现年久失修的情况,甚至出现坍圮的迹象。里面有古老的佛像,屋顶和四周的墙壁都有壁画,一些壁画保存基本完好。

近十数年间于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逐渐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

寺内保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一些壁画上的金漆依然闪亮发光、光彩夺目。几间寺里以白庙规模最大,叫“拉康嘎波”。白庙和红庙的面积差不多大,约为300平方米,庙内墙上绘满了各种不同题材的壁画。

红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1038年阿里王意希沃迎请古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的壁画,画中一队舞女翩翩起舞,旁边有人击鼓吹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这些壁画虽时隔数百年,色泽仍很鲜艳。
这里的壁画画风泼辣,用彩强烈。
这种蓝色的度母像,很少见到
如果独自一人在这里面,感觉到有点阴森。据说这些残存佛头是喇嘛到此修建时做的,除泥土之外,还混合了很多圣物。
古格壁画是古格王国艺术的精品,虽然他们已经沉睡了几个世纪,如今依然光彩照人。这些壁画包括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当时古格人的生产、生活场面等等,内容十分丰富。透过这些绚丽斑斓的图画,人们不难窥视到昔日古格王朝的政治经济活动以及文化风情,从中去追寻古格兴盛与消亡的历史。
其中一个庙内,用金粉和红色涂料绘制的多面、多手佛像,手持花朵等各种法器,形态栩栩如生,四周有成百上千幅各式形态的小佛像所围绕,从风格上来看,这些绘画艺术吸收了印度、尼泊尔和喀什米尔等地区的艺术风范。
白殿内景观

这是已经损坏还来不及修复的壁画。诞生于公元15世纪中叶的古格王朝壁画,由于年代久远及自然侵蚀,不少已出现空鼓、脱落、泥污等问题,已经引起了文物保护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古格王朝遗址修缮保护工程于2011年5月正式启动,总投资5744万元,是迄今对这一遗址最大规模的保护性修缮。
一处有待修复的壁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