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寺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寺之一。隆兴寺别名大佛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这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兴寺自肇建之初至清末一直倍受历代帝王的青睐,尤其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慈禧曾多次巡幸驻驾,拈香礼佛。
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余座,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隆兴寺作为中国十大名寺之一,不仅在中国佛寺中享有"海内宝刹第一名区"和"京外名刹之首"之誉,在中国建筑史上也是研究宋代佛寺建筑布局的典型实例。隆兴寺可看的地方不少,最有名的为“全国六大之最”,分别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中的艺臻极品摩尼殿、中国孤例五彩悬塑自在观音像、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中国最古老最大的转轮藏、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观世音像。隆兴寺还是中国国内现存宋代建筑、塑像及石刻最多的寺院建筑之一。但是这座寺庙,像是一颗已被历史的尘埃遮掩的明珠隐藏在正定古城,专程来这里参观游览的游客不多,这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态颇令人惋惜。如果您对中国古建筑或佛教艺术感兴趣,建议您来看看,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隆兴寺在古代已有不少文人骚客为之吟诗讴歌,在近代则有鲁迅、康有为、梁思成、余秋雨等不吝赞誉之词为之赞叹......。我游览过不少寺庙,很少遇到其内有如此多国宝级珍贵文物的地方,必须得静下心来慢慢游览,细细体会。在我的隆兴寺系列游记中,我将从隆兴寺的入口开始,按照由南到北的顺序用自己的所见所思来依次介绍寺内十多处的精华景观。如果您能耐下性子看完,我想必有所获。
照片右边的红墙就是隆兴寺的围墙,高大厚实,如同北京故宫的围墙。

隆兴寺是一组以中轴线对称,南北纵深布局的建筑群,寺院没有其他寺庙常设的山门,天王殿是其入口。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七檀中柱式建筑,中有圆拱形大门,门上部横嵌着康熙皇帝亲书的“敕建隆兴寺”金字匾额,兼有山门作用。

隆兴寺简介。
隆兴寺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整座寺院依南北中轴线纵深展开,前殿后阁,以阁为主,高低错落,重迭有序。寺前迎门有一座高大琉璃照壁,经三路三孔石桥向北,依次是:天王殿、天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御书楼(遗址)、大悲阁、集庆阁(遗址)和弥陀殿等。在寺院围墙外东北角,有一座龙泉井亭。寺院东侧的方丈院、雨花堂、香性斋,是隆兴寺的附属建筑,原为住持和尚与僧徒们居住的地方。
在天王殿左右围墙上,有琉璃砖雕刻的“富贵牡丹”。

隆兴寺是皇家寺庙,入口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
天王殿内,正中供奉一尊金代木雕弥勒佛坐像(也称布袋和尚),佛像坦胸露腹,矫首前视,笑口常开,喜迎游人。据载,这是我国五代后梁时期浙江奉化岳林寺一位和尚的形象,名契此。他平日肩荷布袋,四处化缘;临终前曾作《辞世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雕塑。

正对天王殿南面,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双龙照壁。照壁东西长22.9米,高6.8米,厚1.2米。壁顶及两侧用绿色琉璃瓦镶嵌。盖帽、起脊处有飞禽走兽装饰。照壁的前后心均为菱形,中间为绿琉璃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烘托浮雕的整面壁墙为大红色彩。照壁之中有两条栩栩如生蛟龙。传说,正定城南滹沱河,水深流急,早年无桥,过往不便,后打铸两条铁链系于两岸木桩,以利行人渡船,后经年累月,铁链变成两条绿龙,为害百姓,被张天师擒获。此时,正值尉迟敬德监修大佛寺,忘了修大佛寺的山门,正愁没办法交差。于是便让工匠连夜动工,在大佛寺门前修起了这座照壁,把二龙牢牢地嵌在中间,这样一来镇锁了蛟龙使它不能作恶,二来也遮掩了大佛寺没有山门的尴尬。
寺前石桥栏杆上的石狮子,雕刻非常精美。
隆兴寺没有山门,前面仅有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正定民间有“寺大山门远,山门在河南”的说法。因此,寺门前只有由绿色琉璃砖瓦砌成的双龙照壁,照壁前后两壁心均为菱形绿琉璃浮雕,前作牡丹图,后为二龙戏珠。牡丹花开富贵,鲜亮夺目,那戏珠的二龙更是活灵活现,越看越像真的,就觉得这寺院不一般。这是隆兴寺的第一绝。绕过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便是迎面是寺院的第一座建筑——天王殿。
这是国家邮政局于2016年6月26日专门发行的《正定隆兴寺》特种邮票一套两枚,分别为隆兴寺的摩尼殿、大悲阁。我国发行过特种邮票的寺庙凤毛麟角,由此可见隆兴寺确实不同一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