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生活变迁美食/厨艺西湖牛肉羹文化菜名生活质量 |
分类: 温柔的汤水茶饮 |

西湖牛肉羹,单从名字上看,真是一道很诗情画意的汤菜,其实如果把“西湖”二字换成“稀糊”,口感上可能还更形象一些,不过再看那满碗红的翠的,映着清清的汤色,若有微风吹过时,甚至汤面会有微微的涟漪拂过,有那么一点软软的温柔与风情,你又不自禁的觉得,这“西湖”二字还是当得起的。
第一次喝这个汤是和谁在外面吃饭,已经不记得了,对方点的这个汤让我小紧张了一把,名字这么玄,结帐的时候该不会让我出糗吧,然后又忍不住有些期盼,什么样的菜才配得上这好听的菜名?好在那次无论是从卖象还是味道都没有让我失望,价格也是另一个惊喜!
其实这道菜真的是特别适合家庭制作的简单汤菜,一点嫩豆腐,一点牛肉末,一个鸡蛋清,一点水淀粉足亦(有绿豌豆和香菜更好),我有时候都怀疑这菜的起源也许就是某家的巧手媳妇在家中食材不齐时灵机一动凑出来的,湿淀粉的加入让原本清汤寡水显得寒酸的汤汁变得厚重起来,却又不失清爽,再配上这么个动听的菜名,就端得上家常饭菜的桌子,也可以借以标榜主人的风雅而出席高档宴会了。
菜的名字就是这么神奇,给它扣一顶文化的帽子,再普通的家常小菜就有了非同一般的灵魂,好象那所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吧,其实不过就是青菜豆腐汤。曾经有一次在一个景区的餐厅吃饭,点了一堆好听的“XX烩白玉”、“玉兰肉片”等等(其他的名字不记得了),端上来好几盘笋烧肉片,大家都以为是上错了菜,拉过服务员一问,原来所谓的“白玉”、“玉兰”不过都是给笋起的别名,菜是自己点的,也不好说什么,好在笋是个好东西,偶尔感觉一下国宝的伙食质量也是很不错的!
也有苦中作乐的例子,比如最出名的“神仙汤”,相信不少人都记忆犹新,那是物资匮乏时期的产物,刮一点猪油,和盐花、一滴酱油一起用开水冲开就是,你若告诉孩子喝的是“神仙汤”而不是酱油水,那孩子感受到的生活质量可就完全不同!
“两个黄鹂鸣翠柳”和“门泊东湖万里船”,以及“青龙过江”是我们家常常拿来玩笑说是请人吃饭必上的三个菜。这里是有一个故事的,说某穷书生某日请客,可家里只有几根葱和两个鸡蛋了,聪明的书生就做了这三个菜,“青龙过江”:一碗清汤里飘一根长长的葱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根葱叶上放两只煮熟的鸡蛋;“门泊东湖万里船”:一碗清水飘几只空鸡蛋壳。且不说这菜怎么吃了,至少报出菜名的时候,总还是能博满座一笑夸赞雅致而不至尴尬的。
恩,话不多说,来者都是客,不管是要吃一碗肉末蔬菜豆腐汤,还是要来一碗西湖牛肉羹的,大家都自便吧!
〖西湖牛肉羹〗
★准备材料:牛肉末半小碗、内酯豆腐一盒(嫩豆腐也行)、胡萝卜半个、黄瓜半根、油菜心1—2个,鸡蛋清一个、干淀粉少许
★制作过程:
1、牛肉末加少许盐、淀粉,生抽拌匀码味;
2、豆腐、胡萝卜、黄瓜切小丁待用,两大汤匙干淀粉加两汤匙水调成水淀粉待用;
3、锅内添水(按自家的人数来定水量),烧开后,将豆腐丁、黄瓜丁以及胡萝卜丁全部放入,加入少许盐,煮开;
4、将牛肉末倒入,用筷子迅速拨散,至肉末变色时,将油菜心放入;
5、水大滚时,将打散的鸡蛋清淋入,边淋边用勺子推动汤水,使蛋清呈凝固成均匀的蛋花,再淋入水淀粉,烧开,加入少许鸡精,白胡椒粉起锅。
PS:1、此菜的关键之一是各种材料下锅的时间和火候掌握,肉末放早了,老,青菜放太早了,会煮得不够脆嫩发黄,影响成菜色泽和口感;
2、此菜的关键之二是水淀粉的浓稠程度,水淀粉调稀了,汤水稀薄口感不好,水淀粉浓了,又会浑浊糊口,不够清爽,上面讲的调水淀粉的比例只是大略估计,真正要做到恰倒好处还得根据自己放的汤水的量慢慢尝试积累经验了;
3、西湖牛肉羹中的胡萝卜丁、黄瓜丁可以用豌豆代替,如果有香菜,也可切碎撒入,味道更好,不过我家只好改良了,因为有人不吃香菜。
你也可以看看我的其他甜品及汤水:
咸蛋黄豆腐羹
百合红豆沙煮汤圆
双皮奶
椰奶西米布丁
芝麻核桃牛奶
蜂蜜柠檬橙子茶
前一篇:周末延庆游(二)——柳沟豆腐宴
后一篇:阳光下的北京(一)——南锣鼓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