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风做案第二篇,哈哈!
有感于昨天的晚餐羊蝎子,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见北京羊蝎子火锅时从吃惊、害羞到爽快的大块朵颐的有趣过程,因此开了这个专题来玩玩,想写写不同特色和风情的肉的吃法,自己也不知道最后能写出几种来,于是就用N来代替具体的数量词,这样大家不抱希望的看着玩玩,以为写完了,可过一段时间潇潇再抛出来一篇,岂不是也能不时有点惊喜的感觉?哈哈,说穿了,这又是潇潇给爱偷懒的自己先铺下的后路呢!
“鱼的一百种做法”还有“读书做菜”两个专题是要持续写下去的,只是最近有些原因要先放一放,懒人其实是个有责任感的人,开了篇就一定要写下去的哦!闲话说完了,开始正题!
第一次跟老爸以及他的朋友进雾气腾腾的北京羊蝎子火锅店,当时的震惊到今天还清楚的记得:肉居然是可以这么吃的?一桌一盆大块的肉骨头,堆得小山一般高,满盆除了肉没有一点配菜,这该怎么吃?怎么能吃得完?当大家开始点涮菜的时候,更让我大跌眼镜,4个人,一盆肉,再点配菜那估计能把胃撑到爆炸啦!
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当锅子翻滚起来、肉香飘起来的时候,原本谈笑风声的食客们不约而同的停止了说话,用手抓了大块的骨头埋头“奋战”了!只听见一阵叮当脆响,每人面前的那个不锈钢骨盆(真的是盆),很快就填满起来。只有潇潇扭扭捏捏的用筷子尖掏着羊蝎子骨缝里的肉,心里暗自恼火:这肉怎么这么难剔!莫非真的要淑女当着大家的面伸了纤纤玉指去抓着肉骨头大啃?那顿饭吃完,我只吃了3块羊蝎子,最后惊奇的发现,那一大盆肉真的全部消失了,连另点的配菜也被那三个人吃得盆干碗净!这是潇潇第一次亲身体会大块吃肉的感觉!在那样的情况下,装斯文简直就是多余的!
在精神上体会大块吃肉的豪爽是从小学四年级看简写版的《水浒传》时开始的。小孩子记忆好,看过两遍之后,就能把108梁山好汉连诨号带名字全部背出来,让喜爱评书的爷爷好高兴。除此以外,这个从小就有吃货潜质的潇潇对整本书印象最深的就是英雄豪杰们每到一处酒馆必叫的那句:“来,小二!打二角酒,切两斤牛肉!”然后单腿踏在条凳上,一仰脖,喝一碗烧酒,再来好几块粗犷的卤牛肉(是不是卤的其实我不知道,但不知为什么,就是这么觉得),多么豪爽,多么干脆!于是看书那个的小丫头片子也开始心生向往起来,试过单腿踩在家里的凳子上,装做豪爽的吃红烧牛肉,却被妈妈连抽了好几筷子,说:“看你!女孩子家,一点吃相也没有!给我坐好呐……”唉!原来学人家豪爽的代价那么疼的!
刚上大一的时候,兴奋非常,以为终于脱离了父母的管辖,可以大玩特玩了!更重要的是,有了呼朋引伴、喝酒吃肉无所不为的资本,那时候的潇潇,象个男孩子,天天呼啸而来呼啸而去,跟男孩子们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一起吃饭下馆子的时候都豪爽的抢着付钞,好景不长啊!有限的生活费到了月中就只够一天吃一顿2元的素炒米粉了,又不好意思伸手再向家里去要,只好借贷巨款20元,搬回一箱7毛钱/包的泡面度日,后遗症是至今仍对泡面深恶痛绝。唉!原来学人家豪爽也是要本钱滴呀!
走题了,走题了!再拐回来说这个牛肉,小时候的牛肉总是很难买到,大概是因为农业机械化还没有实现,所以总是只有过年或者什么重大节日才能吃到一次。当时最羡慕身在回民家庭的表妹,经常可以因为政策对少数民族的照顾买到便宜的牛肉。湖北的牛肉做法除了红烧通常就是卤,既然是当时的稀罕物,所以每次上桌都要细细的切成薄片以显其珍贵。
某个周末的时候,潇潇也在家做了这个卤牛肉,晾凉了放在冰箱里作为下周的备菜。第二天,加班回家太晚,路上接到老地主的电话,问晚饭怎么做,于是让他先取牛肉切片,等到潇潇回家一看,额滴个神啊!当时我就哭笑不得的楞住了,真的直能用“粗犷”二字来形容,每块牛肉平均两指厚,卤好的2斤牛肉全部切完,呈一堆砖头状的摆在面前。老爸很无辜的站在背后说:“我,这不是怕切碎了吗?”懒得改刀,原本计划的回锅牛肉也不做了,我回头对老爸说:“咱们今天就这么吃,吃一个水浒版的豪爽牛肉啦!”
〖水浒卤牛肉〗
★牛腱子一大块洗净,改刀切稍小块,沥干水份后,抹上少许盐,入冰箱静置半天或一晚
★锅内加水、放入牛肉、调味包一个(内装两片桂皮、三、四个八角,一小把丁香及陈皮,大把干辣椒)、拍松姜块数块,投入大量老抽,一块冰糖上盖加阀开焖
★大火烧开,再焖40分钟左右,用筷子刺一下牛肉,肉烂即可关火,热吃凉吃回锅吃,还是豪爽吃,婉约吃悉随尊便啦!
为了增加油润的程度,同锅我加了猪肉皮一起煮,肉皮后来煮了火锅,却忘记留下照片了,牛肉卤制的过程中没有加盐,但咸淡很合适,是前面抹盐腌了的功劳。
好在我有先见之明,预先切了一小盘拍下了照片,所以能展现给大家的还是比较婉约滴那一种风情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