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员“被打伞”的“官念”从何而来?

(2010-01-08 16:04:44)
标签:

官员

雨伞

车门

主席台

部下

杂谈

分类: 谈天说地

 

官员“被打伞”的“官念”从何而来?


文\墨菲

    2010年,开局没几天,各种新鲜事,热闹事,匪夷所思事,众说纷纭事却是不少。这几天又一起官员“被打伞”事件烧热网络

时间:新年第一天;
    地点:南宁;
    人物:市长、副市长等领导;
    事件:某超级购物广场璀璨开业;
    经过: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雨,但现场仍人潮涌动,礼炮、礼花齐放,身着统一服装的众美女人手一伞“护”领导;

    领导“被打伞”的事情已经不再新鲜,新鲜的是当社会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时,我们的有些领导、领导的身边人、领导的关爱对象们却能熟视无睹社情民怨,依旧可以“安稳就坐,处之泰然”。对此有网友评论说:“如果领导年事已高,年轻的下属帮着打伞,并无不妥;如果领导正在干活实在腾不出手来,这时有人帮忙,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让人真正反感的,是那种没理由不自己打伞、而将有人替自己打伞视为一种特权的现象。”

    这么一件在某些人眼里自然得不能再自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事情,为何被网友们抓住不放?对此,也有网友做了点评:公众对官员的形象是很关注的。打伞虽是一个细节,但这个细节却关乎为官者的形象。

    如果说“官小架子大”“越小越摆谱”对众多基层官员来说未免有些冤枉,“被打伞”也许不是领导的主观愿望,也许是领导的被动接受。但事情明摆着,不论你是非主观也好,非主动也罢,你是接受了“被打伞”这个事实,并让这种事实被无数次的示范,无数次的复制,无数次的传播。而事实上这种“被打伞”的“官念”不仅限某些官员,更大量存在于某些领导的身边人,溜须者之中,因而才将这种“德性”无数次被发扬,无数次被曝光。

    类似这样的“官念”现实中并非个别,在很多官员出席的场合中,无不在细节上处处体现着类似“被打伞的”“官念”。比如:有的领导皮包要人代提,车门要人代开,喝茶要人代续,连乘电梯都要人代按开关。领导参加会议总是空着手走向主席台,领导的高级饮水杯、讲稿,在领导落座之前,已经有部下给摆在了主席台。领导要上车了,有人会一路小跑地过来打开车门,并用自己的胳臂放在车门上端。领导下车后,要进办公室了,部下或者秘书会一路小跑地过来撩起门帘打开门……而这些在官场中绝对是司空见惯的“琐事、碎事、常态事”。

    一把雨伞轻重几许?除了肢体残疾者外,打雨伞,连三岁小孩都能做得的事,难道一个欢蹦乱跳的大活人就真的撑不起一把雨伞吗?为什么中央领导下基层很是谦虚谨慎,问寒问暖;反而是有些领导芝麻大个官,一下基层却地动山摇,神气活现?根源就在于“官念”深厚的地方领导,一方权贵们“不会撑”、“不愿撑”、“不肯撑”。

    实事求是讲,现实中官员自己撑伞的多了,而那些追求脸面、排场、气派的个别官员“被打伞”的形象却影响更大,美女们为他们撑起的是一把伞,而他们身上失落的是群众的信任,是百姓的敬重,是官员队伍整体形象的败坏。

 

官员“被打伞”的“官念”从何而来?

官员“被打伞”的“官念”从何而来?

官员“被打伞”的“官念”从何而来?

官员“被打伞”的“官念”从何而来?

官员“被打伞”的“官念”从何而来?

官员“被打伞”的“官念”从何而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