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砖窑事件仅有同情是不够的!
文/墨菲
最近一段时间,众多媒体对山西黑砖窑事件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报道,与之呼应的是各大论坛对此事件激愤、谴责、追问和同情的帖子。
目前,涉案的地下黑砖厂的厂主王兵兵已经被逮捕,砖厂的资产也被依法冻结,河南的包工头衡庭汉也于16日在湖北十堰市落网,应该讲,这起案件的主犯已经全部归案,其他几名参与殴打农民工的打手也基本上归案。黑砖厂的厂主父亲、曹生村村支部书记已被免职并开除党籍。毫无疑问,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厉制裁。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触犯法律的黑窑主及其帮凶们被绳之以法!被迫害被奴役的少年及其家庭在一片同情声中获得补偿。当然,也许我们还会看到犯有包庇纵容罪过的各类官员的被处理。
然而,从这起恶劣事件的揭露中,我们仅有对罪犯的激愤,对弱者的同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和更明晰的问责。
黑砖窑事件的产生和发展,固然有着很多的社会因素,这些需要另帖叙述。这里只想谈谈在这一事件中被迫害被奴役的近千名少年的父亲要反思要承担的东西。
在这起事件中,最惹人眼球,也最让人激愤的就是那些少年的悲惨遭遇。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报道,400多位父亲寻子未果,遂联名写信要求政府干预,帮他们要回自己涉世未深的孩子。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既然知道孩子“涉世未深”,既然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骨肉”,那么,当孩子在家里的时候,这些父亲又是如何去保护,去教育,去引导这些“骨肉”的呢?他们离开家门的时候,你们在做着什么?他们辍学的时候,你们又做着什么?他们在网吧在街巷在村落在地头闲逛的时候,你们仍旧在做着什么?
忽然一日,孩子不见了,遍寻不着,急惶惶“大江南北”地搜寻,结果发现了正在遭受“奴役”的可怜的孩子们时,你们痛苦了,你们辛酸了,于是,你们开始了呼喊!你们开始了叫冤!
假若如果你们找到的不是被“奴役”的孩子,而是正在“奴役”着他人的街头混混,你们还会呼喊?还会叫冤吗?还会主动要求政府的干预吗?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但假设的目的绝不是讥讽嘲笑,更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深切关注后的冷静思考,更是同情激愤后的无奈之举。
十几岁的少年正是需要管教与帮扶的年龄,但他们却失去了这种可能。首先该问责的,难道不是这些父亲们吗?
也许,面对生活你们有着很多的无奈,你们有着太多的理由。但即使这些无奈和理由很现实,也很真切,但那就可以成为 “养不教,父之过”的推脱借口吗?仔细掂量怕不是那么简单吧!
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讲道:“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如果我们对这种因其不争而导致的悲剧屡屡报以同情和愤怒,那么,我们同情的就不再是弱者,而是愚昧!
对愚昧的同情,被麻木的将不仅是我们的神经,更是我们的未来。在这种“同情”中长大成人的孩子们,或许会成为“民族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