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学追公车,不等待完美
标签:
佛学 |
《我在印度,接近天堂也看见地狱》
作者: 鮑伯·米格拉尼
譯者:呂玉嬋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14/10/03
学追公车,不等待完美
采取行动,通往更多可能
那趟公车之行真正美妙的是,
我正朝向某处的喜悦……
任何地方都没关系,
我不再边等待边打算才去行动——
我已经采取行动。
生活中,有许多时刻我们忍受着等待的难题,我们等待完美时刻,等待适当时机,等待存够了钱之后,等待孩子大一点之后,等待退休之后,我们等待着适合的情况,适合的人,适合的一句话,适合的工作或适合的环境。我们等待情况如同我们所预期之后,等待事情符合我们对于完美的叙述之后——我们等待能够完全掌控的时刻。
没有完美,只有重要刹那
等待完美,让我们一事无成,只是引起更多担忧、焦虑和压力,因为我们正在等待的是一件不存在的东西。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没有完美的伙伴,没有完美的职业,也没有完美的时刻,只有人、工作和重要的刹那。如果我们想将“理想”情境加诸于生活,智慧在紧张焦虑中等待许久。
在我不知不觉有了这样想法的那一天,我很想做印度当地人做的一件事——追公车。
“我不敢保证这是个好主意。”我的表哥维沃克说。我请他带我追公车,体验一下在新德里坐公车的感受,而他如此回答我。那一次,我跟家人来印度游览。印度文化充满了混乱我兴致勃勃,想再次沉浸在这种我愈来愈懂得享受的文化。我想了解日常生活各个方面,不要只做一名观光客。我想像一般印度人体会生活,毕竟我在全世界最艰困的城市——纽约工作,有什么是我不能承受的?至少我是这样以为。
表哥露出严肃的表情,像是一个父亲对想开车的小孩可能显露的表情。他回答:“下次再说吧。”
我坚持不让,恳求他带我去搭他每天上班搭乘的公车。最后,他终于让步了。
我们穿过毗邻建筑的工地,沿着小路,走了大约四分之一英里,然后跟着二十个左右的人在公车站牌前耐心等待,等待一辆赫赫有名的“德里交通公司”公车开来。
约莫十五分钟后,维沃克说:“OK,开始跑吧。”
我一头雾水看着他,问他干嘛要跑。
“公车来了。”他说。
所以呢。
“快,开始跑。”他一定要我跑。
我转头一看,公车来了,车尾扬起阵阵尘土,整车满满都是人,好像沙丁鱼罐头,甚至满出来了。有人从外面攀着车身,紧紧抓牢车窗铁框,车门附近还有几个年轻人叠罗汉。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一个声音在脑海中响起:“你上不了那辆公车!太多人了,太危险了,你会摔下来受伤。别开玩笑,你来这里不是想丧命的。鲍伯,你那么弱,你知道怎么追这辆荒谬的公车吗?这种事你做不来,你动作太慢,你不是他们之中的一份子,太野蛮了,你已经没那本事了。知道吗?搭公车,你是受不了的,你已经知道搭公车是怎么一回事了,何必费劲?叫辆计程车就好了。”
隔着脏兮兮的挡风玻璃,看不清楚司机的脸,但我猜他根本没打算停车。快到站时,他略微放慢车速,接着,开始加速!大约二十个等车的人——包括吨位较大的乘客——通通开始奔跑,一面跑,一面伸长手臂,抓住诸多车窗中的一扇或是一块金属——抓住公车上任何一个可以抓住的地方都行。
“这也太扯了吧!”我忍不住大喊一声。这场畸形秀看得我目瞪口呆,愣在原地。这不是在开玩笑吧,现在又不是交通尖峰时刻,这些人是要去哪里?
“危险,”我说,“这样会有人受伤,我绝对上不了那辆公车。”
维沃克发现这个纽约来的表弟不准备追车子,停止了奔跑。
“不能等下一辆吗?”我天真地问,“一定有公车是有位置的吧?绝不会每一辆车都是这样的吧?不然老人家怎么挤上公车呢?难道没有人因为追公车而受伤吗?一定有一辆没坐满的公车。”
“所有公车都是这么多人。”
维沃克提议往回走,叫一辆计程车;而我坚持继续等待,看看下一辆是不是仍然这么多人。他微笑同意。
下一辆还是这么多人,公车来了又走,我吸进一团团它留下的灰尘,这些尘土暗示我没有行动能力。
我有一点害怕受伤,但在气自己鼓不起勇气抓住之后,意志却变得坚定起来,突然间,脑子出现了一个明确而单一的目标:追上那辆公车。
“够了。”第三辆公车来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不要再等了。”
我抛开自我怀疑的念叨,一只脚立刻跨出,开始奔跑。管它车子是不是挤满了人,那不重要,我就是要上去。
本来应该是车门的地方,又塞满了人,我朝那里追上去,在扶杆上找到一个可以握紧的空间。我差一点滑倒,接着却感觉有两三只手伸过来扶我。我站稳脚步,两只手都握到了杆子。
我正要微笑庆贺成功追上公车时,注意到身旁站在车门口的那个人。他放开一只手伸出去,协助一个跑在后面想上车的人;此人安全上车后,换他伸出手、协助另一人上车。
我紧紧抓着拥挤公车的扶杆,发现自己已经让脑中自我怀疑的声音安静下来。不可思议,太振奋人心了!我想体验更多这种感受。
表哥确定我安全上车后,他也上来了,含笑看着我,对我竖起大拇指,他朝“沙丁鱼罐头”里面挤,示意我跟着他走。我勉强钻了进去;我们站在中间,与无数人并肩站立,我默默微笑,欢喜着跳上车的成就。
那趟公车之行真正美妙的是,我正朝向某处的喜悦……任何地方都没关系,我不再边等待边打算采取行动——我已经采取了行动。
我也放下对事情原有的执念,欣然接受事情的本貌。看见一样东西出现,无论它看起来有多少缺点,伸手采取行动,你会享受到真正的欢喜与自由。
此外,要抱持信心,只要开始奔跑,紧紧抓牢,自助者往往会再获得援手的。
本文由
马冉冉 整理,请尊重原作者的智慧产权。
若您阅后欢喜应心,
请直接一键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
若您是机构或个人微信平台,
转载务请注明微信公众号:马冉冉 。
(内文图片来自网络,感恩原作者)
- END -
当他们谈修行时,我只是在说故事
作者 |
马冉冉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催眠师。
“女性能量” 疗愈课程带领者。
“叙事疗法” 推广人。
“灵性书写” 课程大陆第一人。
身心灵作家。
已出版作品:
《从伤痛中开出最美的花》
《活出你的女人味:10个失落的女神秘密》
主办
北京山河万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女神的花园 心灵工作室
@S温柔一刀 品牌策划工作室
联络邮箱:1474195080@qq.com
新浪微博:@冉冉的冉啊
微信订阅号:马冉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