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曹清尧透露,为了查明华南虎存在的状况,国家林业局派出十位专家赴陕西进行专题调查,目前,第一批专家访问调查现在已经结束。
一张华南虎照片居然能引发如此强大的风波,甚至导致政府部门进行调查,除去华南虎珍贵程度不亚于国宝大熊猫这一因素外,知道分子在这一事件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正是知道分子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地对华南虎照片进行分析、评论,从而导致一张照片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而在知道分子身上也折射出当今互联网的浮躁文化。
所谓知道分子指的是拥有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但对每一样都不是非常精通,只是泛泛而知一些基础知识和信息的群体。从其知识结构来看,知道分子的知识面是横向、开放的,任何一个都是杂家,随口即可说出无数概念、原则、定义、理论,所涉领域广泛;从其行为特征来看,知道分子喜欢网络,不甘寂寞,对于批评比原创更热衷、更有想法,默默无闻和知道分子是一对矛盾的词汇。
在科学界,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都要坚持“大胆提出,小心论证”的原则,而在知道分子身上则是“大胆提出,简单论证,轻率定论”。以华南虎事件为例,当华南虎照片出现在网络后,立刻有知道分子对其进行简单地分析,然后迅速做出结论。这其中,有摄影技术、图象处理知识、地理信息,甚至有的还找出了华南虎照片的原型——一张年画。一时间,只见评论与分析齐飞,照片与技术共舞。这些分析初看似乎颇有见地,论证有力、论据充分,但仔细来看,都是知道分子凭借自己的一知半解,简单地加以推测,然后匆匆得出结论。
中国地大物博,要在一个地区内查明华南虎是否存在,如果没有真正的实物证据,仅靠网络上的“纸上谈兵”就做出结论,这种做法显然不够科学,也缺乏说服力。而且,这种做法不但不能让公众看清问题的真相,反而使本来就充满疑云的华南虎照片更加扑朔迷离。
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通过互联网交流彼此的知识、信息和看法是件好事。但如果把学术交流的“百花齐放”变成“大胆提出,简单论证,轻率定论”,这种缺失了起码的科学理性与法律文明的浮躁文化必然不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我们的和谐网络也就成为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更为重要的是,知道分子在网民当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其数量庞大,他们的言行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如果任由这种浮躁文化从互联网延伸到我们的社会主流文化中,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古语有云:“三思而后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网络。对待任何一个事物,我们都应采取科学的态度和做法,深入研究、仔细分析;如果仅凭“一点皮毛”就随意推测、简单定论,必然不利于该事物的健康发展。同时,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国家对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还没有完善,但不代表没有法律界限和道德规范。无论是网民还是知道分子,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时,都应坚守最起码的法律底线和道德文明。
作为新闻媒体,要保持理性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尽管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势头已逐渐超越了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但还有相当部门的人群习惯通过后者来获取信息。作为舆论导向的把握者,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要保持理性,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最真实、最正确的信息向公众公布。作为网站的建设者和运营者,应加强对网民的规范和引导,这既有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网站更好地运作。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当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当我们浏览网站时,当我们发贴时,多一点理性,少一点浮躁,如此,和谐的网络文化已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