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路事故要“处理”而不能“应对”

(2011-07-26 14:32:11)
标签:

陈冰

中国

铁道部

事故发生

挪威

枪击案

杂谈

分类: 国际评论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节目访谈(2011-07-25)

有位资深媒体人就铁路事故发微博说,“中国从来不缺希望,只是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告别类似不幸的事故。”我想,无论面对这次铁路事故,还是别的事故,都要本着严肃的“处理”态度,而不是匆忙的“应对”方式,才有可能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

http://res.news.ifeng.com/b52d6dcee929704a/2011/0725/rdn_4e2d138d13dc2.jpg 尸骨未寒,高铁已经启动。

主持人:现在马上连线深圳特区报评论员陈冰先生。陈先生,这两天中国列车追尾和挪威发生特大枪击案,是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从你的观察中,两国在处理这两起灾难上有什么不同?

陈冰:首先我们说相同的地方。中国动车事故发生后,温州默默无闻的老百姓踊跃献血、很多底层民众没有私心地加入救援队伍,令人感动;而挪威的老百姓更多地是为死者点起蜡烛,举行自愿的悼念活动,也很让人动容。善的力量,在遭遇灾难时特别鼓舞人。

以我的观察,两国在面对死亡灾难时,确实有微妙的不同:首先,中国是“应对”,挪威是“处理”。铁道部在救援过程中,处处显示出应对民意和民众质疑的迹象;而挪威在处理枪杀案时,显得比较有序,是在“处理”——理清真相,再加以处置。

还有一个微妙的不同是,中国各级官员的活动,始终是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挪威的官员在处理爆炸和枪击事件时,插手不多,没有讲“正确的废话”,媒体报道的重点是警方的行动和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调查进展。

 

主持人:你刚才讲中国在面对动车追尾事故时,表现出的是“应对”,能否分析一下?

陈冰:中国的铁路追尾事件发生后,主要责任者铁道部在面对各种质疑时,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应对”,一会儿说是雷电袭击,一会儿又说是操作不当,对事故形成的原因到现在实际上还没搞清楚。原因还没搞清楚,就把上海铁路局的局长、党委书记、副局长就地免职,这也有“应对”民意的意思,因为他们究竟在事故中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并没有举行调查,如果事故真是雷电所致,那么铁道部的言外之意是,这面职的三个人有能力管住“雷神爷”。还有一个细节,铁道部发言人说,把损毁的车厢掩埋,不是网民所怀疑的那样是“掩埋证据”,而是“尽快填平池塘,便于抢险”,记者进一步质疑,他的回答是“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看看,“应对”记者的马脚有露出来了。而廉价的“道歉”,也是网友要来的,也是“应对”而不是认真处理。我想,调查事故的原因总有一个过程,相关部门宁愿告诉人们一个调查时间表,也不要轻率下结论,或者猜测。一猜测,就成了“应对”、“应付”。在事故原因没调查清楚前,铁道部发言人就信誓旦旦地说,中国高铁的技术是先进的,对高铁我们仍然有信心,根据是什么,如何让人信服?看看,“应对”的迹象更明显了。他可能不知道,网友已经找出铁道部专家前几年的录像,在铁路大干快上时,专家说可是说过,中国的铁路不会出现追尾现象。可以说,铁道部的调查很粗糙,对事故的处理,给人的感觉是赶快完事。

 

主持人:那么你认为中国如何让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变成现实?

陈冰:深圳有位资深媒体人就铁路事故发微博说,“中国从来不缺希望,只是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告别类似不幸的事故。”我想,无论面对这次铁路事故,还是别的事故,都要本着严肃的“处理”态度,而不是匆忙的“应对”方式,才有可能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首先,每次事故发生后,都要有相对独立的合法的调查者,搞清楚事故发生的各类原因,从管理上改进,简单地免掉一些官员的职务而不从深究问题所在,同样的事故就会发生。矿难的不断发生,就是因为不深究问题的根本。不深究问题,被免职的官员就成“替罪羊”,那么过段时间要补偿,再给安排一个职位,结果是政府的信誉丧失,问题还在那里。其次,要允许人们反思,批评,才能更大范围地引起人们的警觉,在各方面都避免类似的事发生。《人民日报》今天的评论员文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如何为高速发展时代系上一根牢固的“安全带”!这只是点了题,需要深究的问题是一连串,比如高铁是否安全?技术上是否真正达到安全前提下的先进?管理者是否称职?把好几个月的列车司机培训时间缩短到10天,是不是太急功近利?这些问题理清了,有明确的答案,那么才能从事故中汲取教训。这才叫“处理”事故,而不是“应对”事故。应对,是永远不能推动管理进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