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正把卡扎菲逼到墙角

(2011-02-26 12:59:27)
标签:

卡扎菲

美国

中东

利比亚

北非地区

重整中东

重返亚洲

杂谈

分类: 国际评论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2011-02-25)

http://t1.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RONkX4K2V6lL9vNbcQT9lnpjTEteWR6KozFQHwDVuGk37cjt4y_g 曾几何时他俩做生意

主持人:马上连线资深评论员陈冰先生。陈先生,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卡扎菲的命运。今天凌晨,卡扎菲通过电视发表10分钟的录音讲话,说现在利比亚发生的“闹剧”是基地组织策划的,你认为他的讲话会有效果吗?

陈冰:今天凌晨他只讲了10分钟,而且是录音讲话,与上次讲话,75分钟相比,算是锐减。这次讲话口气软了许多,把利比亚发生的暴力事件,说成是基地组织所为,更是太廉价,他的虚弱给一下子暴露出来了,被利比亚的反叛者形容为“死亡前最后的话”。卡扎菲讲完话以后,西方媒体讨论的话题快速转变了,从卡扎菲何时倒台,转向“后卡扎菲时代”。也是在卡扎菲讲完话,白宫的电话马上热火起来,奥巴马和英国首相、法国总统通了电话,讨论今后采取的行动,包括设置禁飞区,实施经济制裁。瑞士政府说,已经冻结了卡扎菲家族的资产。很显然,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了施压力度,要把卡扎菲逼到墙角,把他给灭了。

主持人:昨天你说美国要在撤侨完成之前,让卡扎菲在城堡里再多呆会儿,现在是不是变了?

主持人:美国仍在加快撤离在利比亚的美国公民,但同时也在着手“重整中东”的准备。卡扎菲的落幕,是迟早的事,而他走出政治舞台,也意味着中东、北非政权更替的基本结束,在美国眼中,就只剩下一个顽固不化的伊朗。现在,利比亚反对派已经在东部建立了临时政府,流落在西方的利比亚反政府组织,也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意味着新的领导力量正在酝酿,美国想对话的人正在浮出水面。我估计美国从今以后,会突然放大声音,继续向卡扎菲施压,并且把“重整中东”作为一揽子的战略计划,调整中东政策,深度干预中东事务。

主持人:在中东、北非剧变中,美国的在阿拉伯世界的盟友似乎比敌人更乱,美国还有信誉、有能力重整中东吗?

陈冰:没错,美国的兄弟伙如埃及、巴林、也门等国家,反政府示威是最为猛烈的,推翻的是亲西方政权。但是,我们也看到,凡是与美国关系比较密切的国家,政权移交的过程也比较平顺,没有出现太猛的镇压,没有死太多的人,为什么呢?美国快速调整了策略。可以说现在,中东、北非的原有格局给打乱了,美国的中东布局也给打乱,无论是中东、北非政权,还是美国的中东战略,都需要重建。也因为美国的外交策略灵活,脑筋转得快,他们对示威者都给予精神鼓励,结果是美国在中东、北非巨变中成了相对正面的角色。这场巨变,已经被形容为中东、北非的“民主的春天”。无论遇到穆巴拉克的去留,还是遇到卡扎菲的命运,包括伊朗军舰穿越苏伊士运河,世界都在关注美国的态度和立场,不管你恨美国还是爱美国,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都扮演着“大哥”的角色。这为美国重整中东,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主持人:但是,中东、北非地区的文化差别很大,宗教信仰也很复杂,特别是遇到利比亚这样特殊的国家,美国能在中东、北非有一致的政策吗?

陈冰:是的,中东、北非地区很复杂,美国不可能“通吃”,政权建设也不容易,要让中东和谐共处,比登天还难。但是,中东对美国、对欧洲、非洲、亚洲来说,都是战略要地,中东似乎就是世界和平的心脏,也是世界经济的心脏,那里是一个大油库。我想不管多难,美国都会给力的。现在,美国的战略学家已经提出,要重整中东,不能再像冷战时期对待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强行灌输美国价值观,强制实施美国策略,不能“重利轻义”,而要采取怀柔政策,顺着当地人的文化传统和习俗,用“微风细雨”般的策略培育公民社会,建立现代国家。

主持人: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将从“重返亚洲”转变到“重整中东”?

陈冰:我想会的,中东的石油资源及石油开发,对美国经济是很重要的,你看为什么美国会有那么多侨民在利比亚,因为他们都在开采石油。再说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极其重要,美国会花很大气力去经营和勾勒它的新中东政策的。这样就牵扯了很大一部分精力和心思,相比之下,就得在“重返亚洲”上减少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放弃“重返亚洲”,他们还会时不时地搞出点动静的。美曦。


原文出自【中国时刻】:http://www.s1979.com/news/world/201102/2511649225.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