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好的节日 欠妥的安排

(2010-09-20 09:39:59)
标签:

中国

世界无车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

世界人居日

中秋

最折腾假期

文化

分类: 文化评论

“最折腾假期”的尴尬,促使我们反思:节假日设置是否可以更人性化,更科学化、更国际化?

(2010-09-20)

当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国务院办公厅前挪后移,给公众调整出一短一长两个相对完整的假期,希望大家开心度假,有较充足的时间和新交故知“举杯邀明月”,或者与家人团圆共享“一年明月今宵多”。

但意想不到的是,公众似乎不怎么领情,网民把今年的假日安排称作“史上最折腾的假期”,城市白领抱怨假期被扯得七零八落,打乱了休息和工作的节奏。按照相关规定,从9月18日至10月10日,工作日和休息日被“分割”为7部分,网友坦言,先别说“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光是记住哪天上班、哪天休息,就足够让人“无语到鸡鸣”。零敲碎打的假日安排,很可能导致工作休息“两全误”。

对假日调整不甚满意的还有企业家,他们屈指一算,发现近20天员工不是在休假就是在休假的路上,那么如何跟员工计算加班工资?如何在提劲出效益的关键时刻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教师们也很纠结,开学上课刚刚两周时间,之后再反复地放假、上课、放假,这学怎么教?而涉外企业和单位也很发愁,作息制度与国际惯例错乱这么长时间,会不会带来经济和信誉的双重损失?

良好的愿望结不出好果实,与节假日设置上缺乏经验有关系。但“最折腾假期”的尴尬,也促使人们反思:节假日设置是否可以更人性化,更科学化、更国际化。2008年起,国家将“五一”的三天休假改为一天,春节的三天放假时间改为从除夕开始,清明、端午、中秋各放假一天,全年放假总天数由原来的10天增加为11天,就是向人性化迈进了一步。

其实中国仍有改善的余地,比如中秋。自古迄今,中秋节人们的活动大都集中于夜晚,且有通宵达旦欢庆的冲动和意愿,要是把八月十六日作为法定假日似乎更通达人性,人们就不必顾虑次日还要上学、上班了。但是,我们把八月十五日定为公共假日了,于是便产生了“中秋夜过得不洒脱,第二天工作没效率”的状况。相比之下,香港和澳门就显得更人性化,中秋节当天不放假,但翌日放假一天,其理由非常质朴:可以让头天因赏月、会友迟睡的人们,在第二天睡个好觉,孩子们也不用急着去上学。

更科学地设置节假日,就是要综合评估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通盘考虑,不能只顾及某一领域的经济利益和某一人群的消费能力。今年之所以“凑出”两个假期,显然有为人们灵活选择各种出游线路提供方便的好意,把目标锁定在城市白领、红领上,却忽略了没多少能力出游的农民、农民工、小商贩、商场促销人员、餐饮服务员;想到了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却没怎么算计给交通运输、环境负荷、服务质量带来的压力;想到了如何让旅游业成为“最吸金假期”,却对其它领域和企业带来的不便没有足够重视,淡化了中秋、国庆的诗意情怀和文化含义。

作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新兴经济体,中国期望融入国际,影响世界。不过我们在节假日设置上,似乎不太在意国际作息惯例。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公共假日一般安排在8月之前,全年分配比较均匀,9月份起到圣诞节期间更是集中精力出成果、出效益的阶段。中国也一样,这段时间莫不是各行各业最紧张、最忙碌的时段。我们何不顺势而为,遵循常识,与世界同步?

公共假日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文化因素,一些国际性的“节”与“日”中国也不必全盘接受。但只要接纳了,就要切实负责。我们接纳了“世界无车日”,但今年正好是中秋放假第一天,很多城市人都会自驾汽车到近郊度假,“绿色交通,低碳生活”的主题也许就会被遗忘。实际上,从9月22日的“世界无车日”起,到10月10日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期间先后有世界绿色建筑日、世界海事日、世界人居日等10余种国际性节日,中国人很可能因为假日安排错位,而与这些活动擦肩而过,失去汲取灵感和新知的机会。

公共假日一经决定,就不该轻易变动。因此我们在设置假日时要深入研究,从长计议。多一点人性化、科学化、国际化色彩,就可避免走弯路。很多应当清楚,随意调整节假日,是最不国际化的表现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