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全食带来的不仅是壮观的天象

(2009-08-29 23:51:46)
标签:

日食

日全食

天象

天文

科普

中国

杂谈

分类: 中国评论
为深圳《晶报》撰写的社论(2009-07-23)
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本世纪最壮观的日全食天象昨天在我国上演,无数国人目睹了这一天文奇景。人们发现,此次日食带来的不仅是一次欢悦的天文体验,而且是一场社会秩序、公共管理、经济灵感和科普知识普及的综合性考试。在这场考试中,社会管理部门和公众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海外媒体对我国在日食观看、观测上做出的较周全的准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在日全食来临前些天,媒体在进行大量的天文科普报道;政府为预防交通阻塞等可能发生的问题,在一些主要观测城市实行了交通管制,在日食过程中及时开启城市照明,并做好了各种应急准备,有效地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顺畅。

  的确如此,我国各地不仅以各种方式排除了可能发生的不测,而且富有想像力地创造着“日食经济”。比如开通日食观看专线旅游,构想出乘飞机追逐日食活动,一些商家集约式出售观测日食的工具器械。可见,日食带来的是商机,激发人们有创意地去赚钱、去提供服务、去享受天象以外的快乐。

  日食来临前后,媒体和相关科研机构做了大量的天文现象和天象知识的宣扬和普及,太阳黑子、太空气候、宇宙风、日食与月食的成因、日食对鸟类的影响如何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的词汇和问题,快速地渗入人们的头脑,进而启迪人们思索如何爱护环境、如何尊重科学等近在眼前的事。除此之外,一些与太阳有关的古代神话和传说,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再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激发人们体悟中华古代文明的朴素宇宙观和充沛想像力,感念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以解救苍生为己任、给人类创造风调雨顺生存环境的精神魅力。可见,日食带给国人的不仅有科普常识,还有对传统文化的感怀。

  500年一遇的大日食已经过去了,要想再能见到能与之媲美的日全食,恐怕要到百年之后的2132年。但人类对宇宙、对天文、天象的认知和探究,却是一时一刻没有停止过,全球性的太空竞争实际上也刚刚起步。现在需要延伸考虑的是:中国如何在天文学研究和对太空的观测与开发上做出更大贡献?在下一次日全食来临时,能否拿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和观测设备?这将是未来中国科技水平的一个缩影,需要从现在着手谋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