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风”再发厥词,抢红薯和帮卖红薯人在他笔下成了同谋

(2011-12-05 21:25:51)
标签:

杂谈

分类: 剩闲斋

“秋风”再发厥词:抢红薯和帮卖红薯人在他笔下成了同谋

“秋风”何许人?就是被本人在11月30日在博客文章里称之为“拔萝卜狂欢”的作者。其当时写的《万人拔萝卜狂欢:典型的“广场效应”》文章,已经可以称“奇”了:居然能把明火执仗哄抢农民红薯和蔬菜的事件说成是没有事先规定,故可抢之,何罪之有?既然抢是没有罪的,那就不过是“狂欢”而已,就是典型的“广场效应”。然而他似乎这么写了还没过足瘾,今天又抛出了新的“观察家”文章,《“萝卜哥”红薯畅销,市民素质又“高了”?》,更是满篇奇谈怪论,看后不禁又让人哑然失笑。因为“秋风”又有了新的推理,欲将其“抢东西=狂欢”的理论狗尾巴续貂。其逻辑是:前面有了抢,接下来那些抢的“人”自然就会帮“萝卜哥”韩红刚义卖“红薯”,而且“大赚一笔”,卖出3万斤,“超额”完成“任务”,又一个欢乐大结局。谁说市民“素质”低来着?他点评道:“萝卜遭哄抢事件,显示的是不同习俗的不适应问题。......他(韩红刚)事先没有设计出合理的制度安排这些人,从而让这些市民进入了‘广场效应’状态。但这一次(指卖红薯),他与城市市民合作,设计出来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在其中,他和市民同时获得了收益,双方显得都很有素质。”

很明显,“秋风”在这有犯了三个逻辑错误:其一,哄抢不是坏事,是一种“习俗”;其二,错误不是哄抢的人,倒是老实的农民受害人韩红刚;其三,农民和城市市民“合作模式”是先“哄抢”,后“帮助销售红薯”,“帮助销售红薯的人”与“哄抢的人”成了商量好的一伙人了!

文章中,“秋风”还不忘指点一下江山,说到:你们怎么就说“中国人”素质低呢?!“秋风”大作家呀,你要这么看待问题,其实你自己的素质本身就不高。你要是站在有文明道德的中国人群里,我们都会为你害臊的。我们经常在影视片里看到日本鬼子的翻译官,他们的文化水平是比一般伪军高,在说自己也是中国人时,也是没羞没臊的:给日本人干事,那不是卖国,那是曲线救国。

明明是去拔萝卜的人把弱势农民韩红刚的红薯和其他蔬菜抢走了,还把田地踩得跟沥青马路一样板石了,还把那些人往有道德有良知的中国人堆里推,把他们行为描绘得很潇洒和很仗义。其实,即使好心人们帮助“萝卜哥”韩红刚卖出去了一些红薯,但损失还是很大的。据当地的村民说,韩红刚的田地再恢复,还需要很多的时间,和更多的花费和更多的人力。一般人也都能想得到,农民精心耕作的天地,是经不起“狂欢”的折腾的,怎么“秋风”大作家看待这个“哄抢事件”心里就能往欢乐上去想呢?连曹操这样一个古代的军阀,都知道爱惜农民的一颗禾苗,更别说那是农民的一大片红薯地和菜地了。

其实呀,让我看,“秋风”就是一个吃饱喝足公子哥,根本就不懂世间的道理是什么。也许他的祖上可能有好几代人是当官享受惯了,但别忘了,生出你爷爷,或者曾祖父的人不会没有农民,如果你对农民都不懂得怜悯,那么你真的就是忘本了。你自己查查中华文明的大辞典,去看看怎么解释“忘本”这个词的,你以后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撰文胡说八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