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君山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记 |
15日八点起床,跑到岳阳楼码头准备搭游船去君山,一看,冷冷清清的一个游客也没有。问一下船老板,说是每人60元,要等五六个人再开船。看那样子,等到中午都不一定有人来,还是坐车吧。看看地图去车站也不远,于是沿湖一路走,经过“洞庭鱼港”,这是一个鱼虾交易市场,生意看起来不是很兴隆。草鱼、青鱼最小的有二十来斤一条,大的有五十斤一条,价格4.3元至5.5元不等。湖边住着一二人家,专门在那里烘腊鱼、晒鱼干。看那操作,倒是正宗的锯沫烟熏。
这些盐,还真不知道是工业盐还是食盐。这样腌出来的鱼,还真不敢吃。
岳阳市区与君山隔了一座洞庭湖大桥,打的的话,来往过桥费就要50元,司机还不乐意去。转了好几个弯,搭上岳阳市区唯一通向君山公园的15路车。只见沿途大片芦苇与残荷,估计夏末来玩的话,一定风光无限。芦苇已经大片收割,八百里洞庭,估计现在有五百里成了苇滩了。
公交车足足开了四十多分钟,才到君山公园。门票60元一人,有点被抢劫的感觉。公园里也是冷冷清清,游客两三拔,加起来不过六七十人。一路看过去,二妃墓、柳毅井、朗呤亭,几乎没遇到什么游人。
在这里买了二两茶叶,虽然知道贵,不过总算还是正宗的君山银针吧,先泡喝了,再买。记得在“三言”里读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倒霉的商人,装的一船货物在洞庭湖里遇到风浪翻了船,流落在君山,结果买了一船叫“洞庭红”的柑桔回到家乡去买,发了大财。我有心一路留意是否有柑桔,虽然经过一个叫“桔园”的地方,却也没有见到什么“洞庭红”。
我父籍衡阳,听岳阳人说话,倒更近我的乡音。有些古音,还保存在这民间,比如说“车”为ju,答“是”曰“诺”,听起来倒是很有意思。不过估计这种古音,只保留在很土的土人那里,城里人已经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