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岳阳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记 |
14日,到岳阳。
走在洞庭湖边的这条大街上,两边的景物让我想起北京的东华路西华路。旅游淡季,行人稀少,街边的小店生意冷清,大半店铺都关着门,或者趁这淡季在装修。在岳阳楼宾馆住下来,楼的对面是一个废园,隔街便是岳阳楼。在一家小书店里买了一张地图,便按图索骥,一路游下去。
对岳阳的所有的知识,来源于阅读,从楚辞到“三言”,对洞庭湖与君山的描述,使这个地方既柔情又神秘。
虽然天晴,空气还是灰蒙蒙一片,数百米外便看不清影像。在岳阳楼上看洞庭湖,更近于一水浑汤,对岸的君山在雾深不知处。《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八个字,如今也就前四个字的景物了。
湖面上挖沙船来往不停。据导游说,洞庭湖全靠这些控沙船,不然每年泥沙的淤积,将吞掉多少多少面积的湖面。夕阳西下,映着这来往的挖沙船,也许略可想现千百年前八百里洞庭千帆竞秀的情景?
46元一张门票。登上楼来,景是不大可观的了,最大的风景倒是张照的那一幅书法。至于小乔墓什么的,看过一眼也就过去了。经过千百年的文人骚客的演绎,小乔仿佛已成一位名妓,与那个什么苏小小李师师无异。后来去君山,发现二妃也是同样的命运——所谓文人,真就是一群文淫。
倒是这院子里的女贞子,结了茂盛的果实,相当可观。
从岳阳楼里出来,已是暮色重重,华灯初上。从地图上看鲁肃墓就在宾馆的旁边,于是一路找过去。穿一个废旧的厂区,找到了在路边的墓园,却是大门紧闭,门是帖着告示,说是里面正在整修,暂不对外开放。大门上一幅对联,也不知是何人所撰,大意是说鲁肃见识要比荀或(再加两撇)高明,而与诸葛武侯相等。站在路边的高坡上向里张望一眼,可见鲁肃的墓庐,芳草凄凄,正是我所希望的那种冷清。
岳阳的步行街毫无特色。在旁边一个小巷的馆子里点了三个菜:红烧肉炖干包菜,酸菜粉皮,红菜苔。菜端上来,居然是用陶盆装的,满满一盆,份量如同北方的大排档。感觉此地人真够纯朴。那粉皮是红薯粉做成,晶莹剔透,用酸菜和肉沫炒成,味道很是纯正。把这粉皮和青菜吃完,基本上已经吃饱了,那红烧肉只吃了三分之一。干包菜有一种自然的清甜。决定明天回家时买点这种粉皮回去——问了服务员,说这里的超市是有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