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我们在想象黑暗,而是黑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2008-05-24 21:51: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日记
女儿补课去了。睡了差不多一天。
听<大悲咒>。
到平时常去的几个社区论坛看了看,看到对灾区地方政府的投诉和揭露的帖子满天都是。这在预料之中,估计这些帖子里,一半是道听途说,小半是捕风捉影,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实有其事。不过就这三分之一,也是够多的了。

本来不想再写地震的感想,因为实在气闷。读一读鲁迅,发现,这老头实在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尽了,现在不过是一件件与时俱进的事例又在印证他的话而已。这是他的伟大呢,还是悲哀?

很多人都预想,地震,也许能震出一些新变化,会震出一些什么新政策。震后的这段时间,确实让人看到民心可用,但是,却不一定是民意难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之役,又哪是一场地震可以成的?看来,中央与地方,党内,这戏还有得唱啊!

不是我这个悲观主义者在想象这个世界如何黑暗,实在是黑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鲁迅这个人,在他的文字里,说的不是现象,而是人心。龙子在<读野草札记>里说,鲁迅有着对人类的严重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是他的绝望的背景。而又正因为扛着这绝望在前行着,所以才显了他的大来。也许,具体的事件会让他有骂的兴奋,而一旦抽象到现象背后的人心,人性,或者历史文化,他大概也就无语了吧。所以,在先生早期的杂文中,那些针对文化的批判的文章,与后来的与杨女士战,与现代评论派战,是完全不同的质感。在后面的战斗中,他有了找到了实体的兴奋的。如果说前期的杂文是“为战而战”,那么后来的与具体的人事战,则让他心里更为踏实。

有时候,我们确实只是因为一种批判的立场,而不是要针对具体的某人某事。设想有一天这个国家真的人民当家作主了,你还批判不批判,骂不骂?我想,还是要批判,还是要骂的。这也是鲁迅的立场与态度吧。他的批判,与政府、政党无关,所指向的,是更为本质的东西。就是要揭出“麒麟下面的马脚“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鲁(二)
后一篇:肾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