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楚人
楚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87
  • 关注人气:1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象”“满清”的“想像力”

(2007-10-15 12:02:13)
标签:

生活记录

分类: 东拉西扯
 

“想象”“满清”的“想像力”

 

我刚进漓江出版社那会子,是做的专职校对,一边上岗一边培训。这培训下来,才发现自己以前二十几年所学所用的文字,原来有那么多是错误的,真可谓大开了眼界。

比如那几年,还有“前苏联”的说法。对于这个称呼,我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心里也不大服气:苏联就是苏联,怎么又有前后之分呢?估计是比照着“前清”造的词罢?但既然它已经解体完蛋,那就说明一个朝代已经就这么结束了,比如我们说到唐朝,说到民国,大可不必来个“前唐朝”、“前民国”吧?但专家们就是要规定叫做“前苏联”,否则就是政治错误,这真叫你无可奈何。于是一大批作家的国籍,就突然从苏联变成前苏联了。当我们在说索尔叶尼琴是“前苏联”作家的时候,总感觉在说他是“后现代”,“前苏联”与“后现代”实在是个很公正的对仗。又过得几年,专家们突然又不让称呼“前苏联”了,仍旧叫苏联。你去查查苏联解体后那三四年出版的书,“前苏联”三个字,是赫然在目的。——我想,专家们真是高深莫测。

更让我莫测专家们之高深的,是对“想象”与“想像力”的规定。我们的校对室主任是一个有丰富校对经验的女孩,每一次颁下来的这样那样异体字规范字的文件,她都参与学习,因此对我特别强调说,“想象”的“象”,可以用“象”也可以用“像”,而“想像力”的“像”,则是一定要用“像”的,大意不得。问她为什么,她也不知道,专家们只告诉她是这么规定的,却也没告诉她为什么这么规定。想来大约专家们如果告诉了你一个为什么,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专家,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所以还是不告诉你的好,因此直到现在,我还没弄清“想象”与“想像力”这两头“象”的区别。而到了近两年,“想象”与“想像力”好象(正确的、规范的写法应该是“好像”)又不作规定了,只要你全书统一,你怎么用都不再算错。

另外文件明确规定,“满清”一词,是绝对不能用的,一用,就成了民族与政治错误。为什么不能用呢?好象是因为这个称呼有民族歧视的成分在里面,所以不能用。但“蒙元”这种说法,好象又没做同样的硬性规定,是蒙古人比较好说话一点呢,还是什么原因呢,真是有点叫人摸不着头脑。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以至”与“以致”,是有严格区别的(区别在哪里,也记不得了);“筋疲力尽”不能写成“精疲力尽”,“精疲力竭”也不能写成“筋疲力竭”,否则就是错误。“唯一”只能“惟一”,“捱日子”也不是这么个“捱”法,要那么“挨”才对……脑子里记不住,只好写一纸条贴在案头,遇到了就对一眼,这才明白什么叫做“校对”。做了一年半的校对,学问没什么长进,神经质倒是有些像个专家了。

进入出版行业五六年间,已经见识了好些回“规范字”被规范来规范去,今年是这样,明年是那样,再过一年又回到最初的旧样,我们这些做编辑校对的,只好学习学习再学习,真个与时俱进。最后我终于明白,这些语言文字的专家们,如果不这么折腾,又何以显示出他们的权威与成果,又何以能混碗饭吃呢?所谓专家,就是一群混饭吃的神经病。君不见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改了一版又一版,每一版据说都有修正,都有进步,这一版淘汰了前一版,下一版又否定了这一版,如此一来,真是“创造”了多少“财富”,养活了多少专家——原来学问,还有这么一个大用途。

靠!

 

(夜里校对国光红先生《红楼梦破》一书,因有“满清”一词,有感而发。2007年10月15日子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答辩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