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徐怀中

(2007-04-17 07:56:21)
分类: 东拉西扯

再谈徐怀中

 

 

    徐怀中的《西线轶事》,当然并非毫无瑕玼,比如他对故事的层层辅垫,把那“感情基础”打得劳而又劳,就显得相当婆婆妈妈。最后竟发现那个毛阿妹与陶小妹是同一个军区院子里长大的,就更是大可不必了(不知道与阿龙一个院子里长大的,有没有一个这样的小妹?)。我想,索性写他个一夜情,也许更有意思——当然八十年代的一夜情,与现在的一夜情大有不同。记得汪精卫与他老婆,就是这样的革命前夜的一夜情搞在一起的。毛阿妹身上的那种破罐破摔的气质,正是八十年代青年的时髦,如果你没有这么点气质,还真不好意思在八十年代混。但是在一群赴死的人身上,来这么点破罐破摔,倒是相当真实的。

    其实破罐破摔这种气质,在大崩溃之后的大时代里,是最常见的。比如在老子身上,在孔子身上,在庄子身上,在魏晋人身上,在鲁迅身上,都可以看得到。徐怀中多少还有点想为它遮遮掩掩,这是他的不明白处。这个道理,我也是活到三十岁以后才明白过来的。

    但他这小说毕竟让我印象如此深刻,这显然是军旅作家写不出来的军旅小说。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怀字辈的作家,是莫怀戚。据我的死鬼师傅巫公说,此君常常是在醉中,醉得个半死,以致我总有一个错觉,他很早就死掉了。去年在北京时在网上查一些资料,发现他居然好象还活着,难免让我深感失望。他写的那些动物小说,到现在我差不多把小说名字都忘光了,但里面的一些情节,却都历历在目。当然最初最能吸引我的,还是它的思想。八十年代初,我还正是一个需要思想来滋养的小年青,对一切思想都吸之若渴,结果被这些乱七八糟的思想搞得胡思乱想,想入非非,最终也没变成所谓的理想,落得个神经兮兮的下场。我常说,一个人十八岁之后,基本上就是在反叛他十八岁之前形成的一切价值观念,这在我是深有体会。

 

2007,4,16,夜,喝了点酒,有点点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死亡的甜味
后一篇:重读黄仁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