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Churen/My%20Documents/My%20Pictures/u=601730732,3510178127&gp=1.jpg
央视每播一部片子,媒体都会捧为“热播”。这不,新拍的《白蛇传》又在“热播”中了。这一回,炒起来的是法海爱上了白素贞。
五一在家里陪着小孩子,也看了两集,当然看不下去,也就不理它了。现在所以想说两句,是看到《文摘报》的摘报,这才知道观众们对它的评论还是蛮热闹的。
先看几条报道。
央视携一批年轻演员翻新这一民间神话,制片人李功达表示,“新《白蛇传》既非正说,也非戏说,而是新说,如果和《新白娘子传奇》作比,那么《白蛇传》很大的信心是建立在剧本上的,两个刚从中戏毕业的小编剧,拼的是想像力。”
编剧冯媛解释说:“白蛇传是个传说与民间的神话,在舞台上顶多一两个小时的故事量,而且很多细节是约定俗成的,没有解释,现在拍成30集电视剧就要靠很多细致的情节撑起来。比如,法海为什么要破坏白素贞与许仙,原来只说是为了降妖伏魔特别牵强,所以《白蛇传》里就给法海了一个理由——嫉妒,他爱上了白素贞。还有就是,这个戏特别‘重感情’,我们把每个主角都放到了感情里做全新的解释。主旨想说:人、魔仅有‘情’这一线之隔……”
看来还是蛮有想法的嘛,既有既定方针,又有中心思想,可惜的是这“两个刚从中戏毕业的小编剧”是既没有什么想象力,又没有什么“新”思想,只好像给牛肉注水一样,编出些毫无想象力的“细致的情节撑起来”——既没有新思想,就是连老思想,他们也是不能理解的。你看,在冯媛看来,如果说法海是因为要降妖除魔才拆散许仙和白蛇,是多么牵强的事。她哪里知道在许仙那个时代,不仅有以“降妖除魔”为己任的和尚,也有以降妖除魔为职业的和尚或非和尚。估计是刚毕业的小编剧受鲁迅的教育太深,刚读过的课文还没有忘掉,把他老先生的话当了真,鲁迅批评法海说,“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吧”,这句话便成了冯编剧的理论根据:连大师都这么说了,那就“简直是一定的”了。可惜文艺毕竟不是政论,总要有点“文化”才行的。
其实也不能怪编剧,现在的年轻MM们确实是很难能理解法海那时候为什么还会有“降妖除魔”的人存在的。所以剩下的,就只好是恋爱啊,情感啊,三角啊,五角啊。人物太少,那就多编几个,情节太短,那就多注点水,情感太单,那就搞得无比复杂混乱一些,把观众们搞晕去——这几乎成了时下的电视剧的通用公式。
中国的古时候,确实存在过一些有信仰的人,这是现在没有信仰的时代的人很难理解的;那时候人的恋爱,也确实与现在的人不同。如果只是一堆青年男女穿了古装在那里演绎现代都市的争风吃醋,还不如索性编几个现代故事哄年轻人一两滴眼睛或者几声笑算了。当然,在眼里只有钱的制片人心里,没有什么经典不能胡搞的。问题是,胡搞也要搞出点水平来才好玩。就算你是恶搞,可也拜托千万别搞到恶心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