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日记 |
青年餐厅
在我租住的地方,新开了一家餐馆“青年餐厅”,是一家叫做“新世纪青年餐饮公司”的连锁店。门面装修得像天安门的那种红色,方方正正的四个大字招牌,外加youth的英文,让人一见便肃然起敬。三层的店面很是气派,但好象除了开业打折的那几天,顾客并不怎么盈门。
遇上这么个“青年餐厅”,还是“新世纪青年”这么有上进的公司开的,像我这种年近四十的“中”中年大概都有点不好意思进去,更不要说老人了。我想象来这餐厅“进餐”的青年们,一定都是很进步的,或者西装革履或者像五四青年那样正气得很——见过李连杰做的服装广告吗?他说:男人就要对自己恨一点!——就是那种青年。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谈论着理想和人生,讨论着问题和主义,也许还会学习一下“八荣八耻”,商谈一下新世纪青年如何做人,哈哈。
每天晚上下班从那儿经过,看见虽是灯火辉煌,却是食客寥寥,想来上进青年还真不多,可惜可惜。
公交车与性骚扰
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公交车之挤的黄色笑话,我想那一定说的是北京的公交车。说的是,两个女士在抱怨如今的公交车拥挤,使她们痛苦不堪,一个说:“我真是倒霉呀!在车上我被挤得流了产。” 一个说:“我才叫倒霉呢!在车上我被挤得都怀了孕。”
北京的公交车挤得多少妇女流了产或是怀了孕,这无法统计。但在那样的情况下,大概每一个人都做了一回性骚扰者和被骚扰者。在我等车回家的大望路,要想上车得有两个售票员帮忙——他们在车下用力把乘客往上挤,然后终于能够关上门了。在这样人贴着人连转身都不可能的情况下,你不想骚扰别人或被骚扰都不可能了,尤其是现在夏天来了,可喜坏了那些有意骚扰者,苦了那些君子和淑女。
前年我刚到北京,开始领教公车之挤。售票员叫着上车的人:往里挤一挤往里挤一挤!叫着下车的人:下车的乘客往外换!在我这个南方人听来,一直以为他们叫的是往外“晃”,在桂林,叫人下车是叫人往外“走”的,这一个字之差,曾经让我乐了半天。直到半年之后,我才知道非彼“晃”而是“换”,是要一个位置一个位置地换到门口,你才能下车。
我们伟大的首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停车场之一,而且还有着世界上最挤的公交车——牛B吧!听说上海、武汉、重庆公交车之挤也在蒸蒸日上,大有你追我赶之势,互相比赛上了。
水性扬花
北京又到了柳絮飘飞的时节了。只有领教了扬花之厉害,才会对“水性杨花”一词有着深刻的感性认识。像我这样的鼻炎患者,实在是苦不堪言的。
可惜北京是个干旱的城市,一年也难得见到什么雨,更甭说好水了。所以到北京两年,我只领教了它的杨花,没欣赏到它的水性,难免是有点遗憾的。
可惜北京是个干旱的城市,一年也难得见到什么雨,更甭说好水了。所以到北京两年,我只领教了它的杨花,没欣赏到它的水性,难免是有点遗憾的。
但同时我也在担心,也许哪天某个领导也像我一样患了鼻炎,对这杨花气恼起来,一声令下,北京成千上万的杨柳大概就要挨斩首,搞得这个城市既没水性也无杨花,那就没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