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在默默妆扮时光

(2006-01-13 18:46:10)
分类: 东拉西扯
谁在默默妆扮时光 
     ——粟城和他的诗

                      
   1987的夏天,在粟城那间狭小的单人宿舍里,我们谈论着诗歌。那一年,我们刚从师范毕业,意气风发,组织了一个诗社,命名为“绿磬”,试图以绿色的清越之声唱出自己的生命之歌。找来了钢板、蜡纸,连夜动手刻印,印出了绿磬诗社的第一辑诗,薄薄的一册,名为《梦里百合》,收集了七人的诗作。那一年冬天,绿磬在母校组织了一个分社。粟城戴着他那副宽边眼镜,天然卷曲的头发衬托着清癯的脸,和那些“诗弟”们谈论着诗歌和诗社,我常常饶有兴味地看着他的沉静和宽容。后来,河池的雨谷、黄土路、草蔓,四川的阿平也加入了,队伍真正壮大,印行了《雪地》、《红枫雨》等七种,粟地也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些诗歌。真是一幅很有奔头的情景。
   直到1989年,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绿磬诗社只好告一段落。那时候,沮丧和苦闷是可想而知的。沉寂之中,大约是90年的秋天,他突然寄了一份《杨子鳄》给我,是麦子他们办的,有诗有论,很漂亮,说,终于还有人在写诗。那一两年,粟城写《整理房间》,写《秋天情绪》,写故乡,写故乡的阿梅,写《告别阿妈》,都是些佳作。后来,91年吧,《杨子鳄》与南宁的非亚似乎并拢了,搞了个《自行车》,广西的诗坛从那里很热闹起来,粟城就又把《自行车》介绍给我。我那两年在桂林一所学院混个大专文凭,离他很近,常常去他那儿。彻夜谈心。那一阵子,诗人们都在闹要pass北岛,在谈论“第四代”、“新生代”、“先锋”、“前卫”。92年冬天,非亚来桂林出差,粟城带他到学院找我,喝酒谈诗。这时候,粟城的诗歌有了许多变化,厚重起来,语言的张力也大了,许多诗句也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或者比作形象,或者化作声音。直到现在,我仍然喜欢他早期的作品,这也许因为那时的诗更多些才气,清澈明丽,也许还因为我自己的怀旧情绪。他写组诗《去远方》,那是1986年:“故里的夕阳/忘了带洞箫/不然她会幽幽地吹/吹出童年的星星和月亮/像流萤,像一个人/在呼唤另一个人的名字”,清新,真纯,透明得无忧无虑。到1989年,他写了另一首《远方》:
        “远方
         其实就是在心灵的某个框框里面
         只能想象无法触及”
    一种孤独,一种寂寞,一种愁怨和向往,已在向诗人心目中的远方渗透。在这一首诗中,开始出现一个少女形象:“表妹”。一种中国式的古典情愁被渲染得感人至深。他说:“在梦和痛苦的周围洒些鸟声/是我唯一的表达方式。”情感的外溢和表达的溃乏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会令人痛苦。把这种乡土情结和远方情结融合得最为美妙的,是粟城的另一首获奖佳作,《阿梅》,民歌味十足,刻画了一个痴情等待意中人归来的女子:“三月的阿梅扛犁的姿势优美/五月的阿梅杵衣的声音动听/七月的阿梅偷偷到荷花池里洗了个澡/坐在窗前/九月的阿梅在月下纳鞋底捏弯了针/如今梅花已开/梅花开时阿梅还是独自一个/阿哥呀/阿哥阿哥你是否碰了海永远不再回”。但从此以后,粟城诗歌中的这种乡土味越来越少了。诗人的体验更多的转向自身,写了许多体悟很深的诗章。这是诗人艺术探索的必然。艺术家的博大是在对自身的把握下跳出自身才能完成的,粟城大约正在经历这一“进入”的过程。进入自我才能超越自我。他写道:“是谁从梦里醒来/满脸都是/晶莹的泪水”,一种生命的觉醒和感动紧紧抓住了他,他更多更真地开始关注生命的内部世界,一路追问呼喊:“是谁,使我们从自己的天空回到地面/是谁啊,在我们的感恩中擦亮我们晶莹的泪眼”。他的诗歌从此开始多了一份理性,多了一份冷峻,但仍然保持着那份洁净。他说:
        “鸟儿在筑巢
         少女在睡眠”(《对一首音乐的描述》)
     粟城更关注一种存在状态,关注生命的现在时。可以说,与昔日的《远方》和《阿梅》相比,他近几年来的诗更多了一种现实精神,古典的浪漫和伤愁已潜入到了理性的血液之中。他那时的一首《春天的刀》也许最能说明这一转变:“春天的刀/从我二十八岁的表皮开始/一直切入我十四岁的核心”。(1996)
    二十八岁的表皮是什么?十四岁的核心是什么?从1985年我们结伴同行在古灵渠畔,到现在的年近而立,短暂而漫长的岁月,能不叫人感慨叹息。我想,在我们这“果实远离/而春天接近”的表皮下面,永远包裹着一颗“幽深的碧蓝”的核心。(《冬雨》)
    许多年来,粟城边走边唱,无人喝彩。我曾写过一首诗给他,题目就叫《粟城的天空》:“有些童话我们盼望已久/有些故事我们进入已久/而有些时光/我们妆扮她/也已经很久”。
    愿粟城的天空更加广阔而深邃。
                          一九九三,桂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泥土情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