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大樹茶將與大貨正式脫鉤---論芳村茶葉巿場的內循環現象(陈智同)

标签:
转载 |
二 ○一○年的春天也是庚寅的春天,今年正逢太陰坐科,正是茶業復甦的好季節。
與○七年太陰坐祿不相同的是,祿與科本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通常祿星指的是資金及華麗之象,科星指的是以人為主的科名,物象主要是以細緻的表達為主,所以今年是大樹茶名聲崛起的一年。
二○○七年主要是以台地茶的行情為主,平均台地茶漲幅均在三倍以上,大樹茶的漲幅則均在一倍左右,主要動力來自於巿場大貨的漲幅驚人,進而推動原料的上漲,而大樹茶只是陪襯,主要是反應氣候變化下的原料波動。
今年的春天依舊春旱,大樹茶的產量比平常銳減了三分之一,所以價格上漲,實為必然,反而今年的台地茶價格浮動不大,以易武台地茶十個生產隊為例,平均漲幅約在六成左右,直至五月初價格都沒有下滑的跡象,足見名山茶中的台地茶價格將持續堅挺,與○七年的劇烈漲幅相對而言穩定許多。
台地茶的價格穩定證明大量的需求有一定的量,也證明巿場兩極化的態勢也已經形成,最主要是由於在春旱的背景下,芳村茶葉巿場大貨的交易並沒有很大的波動,以大益的七五四二為例,無論是九○三、一○一或者九○一,均在三千左右的價格往下回挫,足見巿場逐漸走向理性,不再盲目追價。這也證明了普洱茶的價格的支撐必須源自於實質的利基,而不單純以資金的炒作及囤貨居奇的方法就可以達到,也證明巿場的資金及信心均遠不如○七年。
七五四二的回落,在對芳村來說有很大的意義,它宣示了芳村新時代的開始,也證明了未來的新茶尤其是大貨的波動將逐漸走向穩定,那是不是普洱茶就沒有價格波動了?其實不然,普洱茶從今年開始將走向以傳統價值為主的巿場走向,在我從事普洱茶的多年歲月中,以原本的巿場走向,新茶是波動很小的,每一種普洱茶的第一次衝爆期均以五年為一個基期,因為只有五年的陳期才能使得普洱茶的品質與新貨有明顯的區別,價格才能有差異,當然當年八○年代七子餅的存量還十分地龐大,巿場的規模相較現在小很多,但新茶逢五必漲的規律依然不變,就如我一年前所說的,現在的行情主要是以五年陳期的大貨及大樹茶為主要的動力,目前一○一的價格雖然下滑,但改制前的茶品及○五○六的價格依然穩定上漲,足見資金逐漸往籌碼相對穩定及價值有依托的產品下手。
而大樹茶在原料行情的推動下,將逐步吸引資金投入,以今年班章及刮風寨的價格就可以做最好的證明。原料價格不斷地上漲,使得大樹茶巿場不需要依賴傳統巿場的炒作,價格依舊可以不斷地上漲,最主要是由於大樹茶的產品與山頭的價格有聯繫機制,巿場對於高價產品的內含價值有更高的要求,以今年山頭人滿為患的現象就可以得知。
大樹茶與大貨最大的不同,在於大樹茶相對產量稀有,在名山的支持下,每個山頭都可稱為一個品牌,以今年的態勢來說一點都不遜於大廠貨的品牌,每個上山做茶的茶商都是該山頭的分銷商。在大貨逐漸微利化的時代,不依靠品牌,便只有依靠山頭,否則便難在當前的巿場打出一條血路。
目前普洱茶主要的價值是廣東的價值,其最主要的觀念便是以漲價和炒作為中心。以今年的行情看來,新茶的行情將逐漸走向平淡,以前普洱茶的行巿是以大益的七五四二做為標準,現在巿場上注意班章和易武行情的,我想可能比七五四二的還多;其實七五四二只是反應了大貨的行情,但大貨只是台地茶的一個主要面向,並不能代表大樹茶的行巿。
二○一○年最大的一個變化,那就是○五年的大樹茶的存貨將在今年、明年逐漸面對巿場,這些茶品不只要跟大益的老大貨比價,還要比質。五年的大樹茶不僅是一個階段的變化,它還會相對宣示大樹茶與台地茶的差異,無論布朗山、南糯山或是易武山,它們會以銳不可擋的氣勢面對巿場,進一步地壓制五年大貨的價格,這些就是新的品牌,它們存在的歷史、價值以及內含均不遜於大益,在未來的數年內大樹茶將在專業巿場逐步抬頭,進一步走向主導的地位。
今年大益七五四二的行情如此短暫,將會對投機的資金造成打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大益的發貨機制改變,七五四二過於分散且交投十分混亂,都使得操作七五四二的難度大為增加,以往由幾個莊家把持的現象不再,這是大益走向終端的第一步。
目前專業經營店林立的大益,一級的作用將逐漸地弱化,但問題是終端的消費量是不是可以和囤積量平衡,這就是目前大益的問題。但是如果走終端就不能夠今天七十、明天一百,價格必須穩定,但如果價格穩定、沒有波動,又何來囤貨的必要?所以想要走終端,就不要炒作,大貨的波動源於炒作,而大樹茶的波動源於原料價格的推升,最主要還是喝大樹茶的人越來越多,需求導致價格上升。
我們這回的題目談到芳村巿場的內循環現象,我想芳村的人都知道芳村有很多騎自行車的盤手,這些人將芳村的茶葉每天反覆倒賣,只要有價差,即使一件茶送來賺五十塊都可以形成交易,再加上許多囤貨的莊家配合,便形成短線價格的波動,所以很多茶葉不是被消耗掉了,而是在芳村內部循環。
甚至於我們可以說,有很多大廠的經銷商,無論是廣東省或省外的經銷商,在交貨之後,便迅速將貨品回流廣東,美其名為各省經銷商,真正銷往外省的量實為微乎其微。然一個廣東又有眾多的經銷商,很多大廠還是希望經銷商能夠幫他囤貨,快速地吸取資金。
大益以經銷商為例,需求量最大的七五四二,廠方又不給量,每公斤二百塊錢左右的產品又不斷輸出,七五四二雖然價格合理,但與高價產品平衡起來,經銷商的壓力仍然存在,炒家仍然偏愛七五四二,因為價格低、容易炒作,這真是矛盾,是經營策略上的矛盾也是巿場的矛盾,同時也是經銷商的矛盾。廣東的一級經銷商眾多便會形成競爭,再加上外省回流的大貨,想有行情也難。
現在大廠最大的問題轉到巿場行銷,說是中國,其實只有廣東,這是所有大廠必須面對的嚴肅議題,大廠常常在提到終端消費,真正外省的終端消費又有多少?如果只依靠終端消費,每年的量實際上又有多少?沒有價格波動,囤積的人又有多少?所以我從去年就看好五年的大貨,而不看好今年新茶的行情。
目前○五、○六年及改制之前的大貨,在芳村均表現地十分強勢,足見巿場的結構逐步合理化,新的巿場秩序在芳村即將形成。很多人都說大益的品牌價值非凡,但是很多人都忘記了,大益是五十年的大益,在過去計劃經濟的年代,只有國營廠一枝獨秀,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大益、下關也代表了五十年來普洱茶的面向;大益之新茶之所以會波動,何嘗不是八○、七○、五○年代的茶品不斷地創出天價所造成?但是在茶廠國有化之前,雲南還有很多生產私人商號的產品,例如雙獅同慶、福元昌、宋聘號,都在中國嘉德的拍賣會上創出天價,這些元素也將推動大樹茶的行情,這就是大樹茶的價格依托,再加上原料之間的差異,未來大樹茶的行情崛起已勢不可免。
從今年開始大樹茶與大貨將正式脫勾,大樹茶時代正式來臨,未來以班章與刮風寨領軍的新行情即將產生,讓我們一起面對新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