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440--李玉泉与张轶以及网友之间的语言PK

(2010-08-21 20:02:27)
标签:

长江大学

渔民

摄影艺术展

挟尸要价

张轶

荆州

杂谈

救人者值得得赞叹,如有据此而勒索者则值得鄙夷!其中的一些细节我辈不在现场者已无从了解。不过前面一些众人的回复还比较有价值,可收集在这以供参考:
1. 清河岸边柳
凤凰网:怎么看待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对“挟尸要价”照片的质疑?
张轶:第一,我不敢保证他是否在现场,我只敢保证每一个细节他不一定都在现场.
第二,他说我这个名字是假的,我署名真真。当时我署真真,是因为我在荆州当地的一个媒体工作,毕竟我要保护我自己。等我真正离开荆州后,我才用真名“张轶”。
第三,《南方周末》记者杨继斌写了一篇报道,李部长使用了那篇文章,并引用了渔民被打的部分,然后就说要我“还渔民一个清白”。渔民被打是在10月28日,三个英雄出殡的时候,群众很愤怒,去打了渔民。我这张照片是11月3日在《华商报》首发,也就是说我这张照片还没出来之前,渔民已经被打了,和我这张照片是两回事,不应该扯到一块。

张轶:如果还有质疑,我就把我当时拍的所有片子都放出去。而且当地政府在立案的时候,已经承认“挟尸要价”。那位部长说“挟尸靠岸”我就不明白了,明明每具尸体他们说的就是要收取1.2万啊。而且这种事在那个地方已经形成了一种行当。
凤凰网:也就是说当时的情况确实是如果钱不到手,他们就不会靠岸?
张轶:我拍的一组照片十分明显:钱没到位,他们停留了很长时间,包括当时渔民在船头抽烟的图,老板要1.2万的图,渔民要烟要矿泉水的图。
凤凰网:他们大概在那儿抽烟喝水花了多长时间?
张轶:一个小时,我的照片都是原始状态,都可以呈现。
凤凰网:他们打捞上来的过程花了多久?
张轶:打捞很快。基本上老板钱一收到,很快十来分钟,最多不超过二十分钟尸体就提出来了。
还有曾经我那张照片,那位少年英雄方招的尸体在送上岸之前,已经被打捞了,但是他被一直在水底下沉着,一直没有往上提,因为钱没有到位。后来钱到位之后他才提上来。

 

就张轶《挟尸要价》照片

获全国摄影艺术展获奖作品记录类银质奖致评委会的公开信

 

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会并各位尊敬的评委:

    今天从网络上看到了公布全国摄影艺术展获奖作品,我们应该向本届艺术展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各位评委的辛勤劳动表示敬意,但对其中张轶《挟尸要价》照片获记录类银质银质收藏作品奖,我们从尊重事实的角度不得不评委会和各位评委致信。

    该照片自从《华商报》发表、《新京报》转载以来就为了解事件真相的人们所诟病,因为这是一张误读、从而对人们产生误导的一幅照片。《南方周末》记者杨继斌经过调查2009年11月4日在湖北荆州发出了《大学生救人溺亡隐情调查:“挟尸要价”另有其人“见死不救”渔民被冤》的调查报道,并被广泛转载;媒体人马文娟2009年11月8日撰写了《从大学生救人事件的报道看媒体责任》一文,提出有关媒体对大众的误导要承担责任;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也向新闻媒体通报了事实真相,并在2009年11月16日在自己的署名博客上发表了《“牵尸谈价”:不能不说的事实真相》的文章。就此,舆论和大众基本都已了解了事实真相。

    可见,评委会如果将奖项颁给《挟尸要价》照片,一是违背了记录类照片的真实性原则;二是容易误导大众,使本已澄清的事实再次出现误读。就此而言,我们认为,一是应该取消《挟尸要价》照片的评奖资格;二是通报作者的弄虚作假做法,以杜绝以后评奖中类似情况的出现。

谨此

    夏安。

                                    长江大学宣传部

                                              2010年8月5日

                                              

附:

1、【南方周末】:《大学生救人溺亡隐情调查:“挟尸要价”另有其人“见死不救”渔民被冤》

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36929/0

2、马文娟:《从大学生救人事件的报道看媒体责任》

本文网址:http://xwxmjpp.blog.163.com/blog/static/130776994200910811926

3、李玉泉:《“牵尸谈价”:不能不说的事实真相》

本文网址:http://cjdxlyq.blog.sohu.com/136969247.html

4、其他备查资料在荆州市政府和长江大学

 

 

 

新浪网友质疑李玉泉:
1.从照片上看,两船是用拖钩的形式从水底打捞到英雄尸体的,因为明显看到两船之间的绳子上有许多钩子,并且白衣者还用钩子钩着英雄的衣服,可见是从水底钩到英雄后拖上水面,然后再用绳子绑住英雄的手。我质疑,为什么在绑手的时候不直接拖到船上?船真的装不下一具尸体么?还用两条船才能拖到岸?
2.白衣和黑衣两人冷漠的表情和动作看不出他们对死去的英雄有一点敬意。你说白衣者是在向岸边的人商量合力把尸体弄上岸,太假了吧,此时岸上的人如何帮忙?
3.你在现场么?通篇文章没有提供一丝照片造假证据,连照片的作者名字你都怀疑是假的,但恰恰是真的。
4.要价36000元是真的么?是的。打捞公司负责人是被拘留15天么?是的。看来,不给够打捞费就不把尸体弄上岸时真的么?肯定是的!
5.作为长江大学的宣传部长,看到自己的学生死后被拖出水面又钩又绑就是不弄上船,你于心何忍?还有心“辟谣”?
6.一年后你写此文到底用意何在?真的是为“渔民”洗冤吗?

一点建议: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那些大学生是自己去江边游玩不小心失足掉入江中的,与救人无关。
2、那些渔船上的渔民离开是因为几个大学生拒绝救援,想救援也没办法靠近,大学生遇难与他们无关。
3、那些后来打捞落水失踪大学生遗体的打捞船是免费打捞的,在打捞过程中,一分钟也没有耽搁,对大学生遗体非常尊重,根本上就没有挟尸要价。至于那些钱,都是学校为了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奖励给他们的,与他们无关。
结论:一切都是那些大学生的错!他们不该去江边游玩,不该连累学校,不该丑化当地民风,不该给当地政府脸上抹黑!

 

从摄影者张轶自己公布的全套照片看,那个“瞬间”确实存在很大的疑点,4:50到4:51,这两分钟满打满算只有120秒,作者拍了四张照片,从背景的变化看,小船移动了很大的一段距离,而且其间还发生了向岸上人交送尸体,又后退3米左右距离的那么一个过程,王守海要在那个特定的时段内说完那么多的讨价还价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相比起来,校宣传部长李玉泉说王守海在那个瞬间在指挥岸上人的说法比较可信。而且在120秒内从讨价时的气势汹汹到平和送出尸体这反差也是太大了一点. .<我的评判只涉及120秒的那个时段,之前之后的事与本评判无关>

 

1.从你博文(注:指李玉泉)中看出渔船和捞尸船是不同的船。 渔船帮助了多名大学生,不代表是捞尸船救的。2照片只能看出捞尸船确实捞了三个尸体。这个没人否认,我们的疑问是,打捞船是否“携尸还价”?你这几张图无法证明他们无辜,而张轶用他的镜头,记录了触目惊心的场面还价场面,你输了。

 

 

 

 

活在丽江2010-08-21 14:38:51 [举报]

     三位英雄为救人而落水,首先想到的是抢救而不是捞尸!
     消防没能力,就回家养猪去,依靠这些所谓的专业打捞?谁规定的这些行业的许可?
     为人师表,牺牲的还是您老的学生,作为宣传部长,您的职责何在?这时候,需要您来至于吗?
     挟尸要价和打捞的既然不是同一伙,凭什么给他钱?难道真的是长江大学富的流油?还是你们根本就是好欺负?
     所谓胸怀天下,首先得是修身!这点相信老师您更应该知道!

代军哥哥2010-08-21 14:44:44 [举报]

李部长、李老师,我再给你解释一下“挟尸要价”的意思:王守海等人在打捞遇难学生过程中,在老板的授意下,如果没有收到事先约定的打捞费,就不把遇难学生遗体交给岸上的老师和同学。你能否认学校没有支付全部费用,在钱没有全部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没有停工抽烟喝水,没有不让船靠岸。如果还往别的方面扯,那就是对牛弹琴了!
 

jinlinweiqiang2010-08-21 14:59:50 [举报]

一张照片代表了一个新闻事件而不是一桩法庭证据,所以无可厚非。如果你硬要断章取义的说每张代表性的照片中的每一个要素都要与所谓的事实严丝合缝,那请问,作品的艺术性如何保证?那么普利策新闻奖中的黑镜头漏洞也是太多了。关键要看照片表现的大时代下的人心不古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又有什么重新翻案的必要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