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汽车升级说“NO” |
|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丁之方 |
2006年5月12日 |
|
http://www4.ftchinese.com/ftimages/000002105/1.jpg 年轻人刚刚工作不久,买辆便宜的小车代步,3~5年以后结婚换一辆中级车,过几年有了孩子再换大一点的车,年过40事业有成就需要一辆豪华轿车。上世纪20年代,正是因为发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需求规律,Alfred Sloan将一个大而无当的通用汽车公司整理成从入门级的雪佛兰与庞迪亚克、中高级的奥滋莫比与别克到豪华的凯迪拉克组成“立体化”公司,使得人们的一生所求都可以在通用的产品系列里得到满足,于是一举战胜了依靠一款T型车“为世界装上车轮”的福特,坐上美国乃至世界汽车业的“头把交椅”。及至今天,几乎所有的国际汽车巨头仍然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即便是靠制造单一品牌便宜小车起家的德国大众、日本丰田也需要拥有一个类似于奥迪、凌志的高档品牌来满足自己的爱好者“升级”所需。不过,这样的“国际通用换车规律”到了中国就未必能够行得通。 五一长假期间,我参加过几次朋友的聚会,碰到了好几个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买车的朋友。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的私车族,这些人至少换过一次车,有的换过两次车、三次甚至是五次车了,但他们的心目中或许根本没有“升级”的愿望:如果说20年前他们买第一辆车的时候唯一的选择便是上海大众普桑的话,五六年以后他们买第二辆车的时候候选者就有了同样出于德国大众血统但技术更新的一汽捷达以及更加豪华的一汽奥迪等好几款,但大多数人还是买了普桑。有人在连换了三辆普桑以后,才买了一辆更加宽敞一点的桑塔纳2000,那时已经是90年代末,满大街都跑着一汽制造的奥迪与上海通用的别克等大型商务车了。今天这些人还有一些在用普桑或者桑塔纳2000,当然,大多数人已经换成了同样由上海大众制造的帕萨特。问起几个正准备换车的人下一辆车准备买什么,倒是有几个说想买一汽奥迪A6的,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说上海大众桑塔纳或者帕萨特。 http://www.ftchinese.com/sc/scimages/btn_read.gif
其实这些人都是属于那种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一族,完全是“国际通用换车规律”下的主力买家。问起他们是不是考虑到买车要不断地升级,回答十分一致:车只是一个工具,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用车,桑塔纳已经非常管用,帕萨特更加舒适,其它的车都是浪费。那么为什么不换一辆更加时尚的一汽丰田皇冠呢?回答是:其实那些新车都少不了一些骗人的噱头,还是买自己比较熟悉的车,就算吃亏也心里明白。 一位家住上海最昂贵楼盘之一的仁恒滨江园(是那些最早落成的多层小楼而不是后面那片如山一样的高层)的朋友在弄清楚我问汽车升级的目的时说:“我不知道北京或者广州的情况,就上海来说如果是纯粹的私车当然要考虑买什么车最合算。像我这样开公司的人,不管用桑塔纳、帕萨特还是用奔驰、宝马,肯定会‘养’在公司里,雇个司机开。反正国内的劳动力还算便宜,用专职司机又省力又有派头,为什么要麻烦自己动手呢?所以我周围那些开公司的朋友有不少已经没有私车了。至于我那辆旧帕萨特,正准备卖掉买一辆波罗,休息时可以代代步。” 原来他们买车并不是不升级,而是将“国际通用换车规律”中国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