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政的失落

(2006-05-12 13:35:16)
家政的失落
 
作者:普鲁利思(Prue Leith)
2006年5月12日 星期五
 

http://www4.ftchinese.com/ftimages/000002109/1.jpg

想象一下!来自世界各国的演讲者在为期两天的大会上,讨论的不是全球变暖、恐怖主义或者非洲的苦难,而是家政学——换句话说就是烹饪、购物、铺床叠被、养育子女以及打扫卫生。

觉得毫无意义还是怎么样?即将主办下周大会的国际基督教慈善机构Dawliffe Hall可不这么认为。它相信,家里发生的事情,至少和联合国发生的事情一样重要。

http://www.ftchinese.com/sc/scimages/btn_read.gif  



被小瞧的家政事务

我对此举双手赞成。我们口口声声说,家庭是社会赖以建立的基础,我们花在家上的钱超过其它任何事务,但我们却贬低家政技巧。我记得圣保罗女校(St Paul’s Girls School,英国著名女中)可怕的前女校长艾莉森门罗(Alison Munro)说过,在她主管学校期间,这所著名的学校绝不会向女生教授任何与家政有关的东西。她们注定要进入工程界、科学界、学术界,最终要安邦治国。她似乎从来没想过,即使科学家也需要家庭生活的事实。

不管我们如何贬低家政,“家”这个字眼仍然代表着庇护所、舒适、安全和爱。无论出现什么危机——疾病、事故、亲人亡故,我们想做的就是回家。

所以,我们怎么会如此小看经营家庭的技巧呢?现在,社会允许孩子们随便怎样长大。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为生活而奔波的父母简直没法应付他们的孩子了。没错,但是这些孩子为何那么难应付?难道不是因为从来没人(父母或老师)教过他们如何做家务吗?从来没人教他们安排开支、井井有条、讲究卫生整洁。从来没人教他们营养学、购物、烹饪,也从来没人教过他们任何形式的节俭之道,比如修补、回收利用或将就将就。他们从来没坐在桌前学习沟通,粗鲁无礼时从来没被纠正过,推推搡搡、大喊大叫或恃强凌弱时,也从来没人阻止他们。

甚至中产阶级似乎也废除了教导孩子的责任。许多孩子过着与家人完全分离的生活。他们的朋友取代了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成了他们的知己和智囊。一家人在一天不同的时间吃着不同的食物——在街上、在各自卧室,或者在电视机前,但就是很少围坐在桌前用餐。目前英国有70%的家庭,从来没有坐下共享这样一顿家庭餐。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向子女传授道德与传统几乎没什么指望。子女学习如何与成人互动、如何交流、如何谈判而避免“失败”的希望也不大。难怪子女们对长辈如此缺乏敬意,而长辈对晚辈也知之甚少。

除了刷牙,我们几乎没教孩子什么东西,也根本没有赋予他们责任。很少有孩子必须铺床叠被、打扫自己的房间、清洗家里的汽车、换插头或者在花园里帮忙。好像孩子根本就是另一种人,跟生活事务毫不相关。

污秽的家庭环境

我发觉有一点很奇怪,假如我们愿意,我们都愿意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不需要讲礼貌的垃圾堆里。但我们对离开家的学生的保护太过头了,要是没有在秋千下面的地板上加软垫,他们可能就不会玩秋千。

所有避免儿童受到恋童癖者侵害的重点都在公共场所——老师、青少年工作者和牧师都受到审查。虽然我们对这些职业有着神经过敏的标准,但我们为自己订立的标准却不多。在卫生、烹饪、设计以及在家看护儿童等问题上,任其自然——这是私事,英国人的家是私人领地的观念非常神圣,以至于我有时候觉得,如果隔壁住了个“蓝胡子”(Bluebeard,指虐待、残害妻子的男子),我们可能也不会去干涉。

我们的家也相当污秽,不像瑞典人的家。在瑞典,如果要让买你房子的人满意,就得把冰箱背后、烤箱内和床底下打扫得一尘不染,买家才会签订协议。在做完这些之前,会出好几个“整改”报告。

我还是比较为自己的家感到骄傲的,而且有很多家务助手。但最近我的房子夏季出租,而“春季大扫除”里我必须做的事情之多简直教人惭愧。(实际上春去春来十个年头了,我们连翻一下床垫或把书取下来扫扫灰尘都没做过。)煎锅的锅底太可怕了,我只好买了个新的,好久没用的零碎东西堆满了柜子,沙发变成了埋藏长期遗失物品的宝库,而酒窖的地板上遍布着无法辨认的死亡动物。

对卫生的双重标准

但如果我在酒店的洗脸盆里发现头发却会觉得恶心。为何万豪酒店(Marriott)和希尔顿(Hilton)有比我更高的标准呢?

假如超市货架上的产品过期了,我们会义愤填膺,但怎么能容忍冰箱里的肉汁长出霉菌,咖啡杯越积越多,还有孩子床底下扔得到处都是的香烟头呢?

如果服务生对着酒杯哈气来把它擦亮,或用围裙擦干勺子,我们有理由感到气愤。但我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干这种事。我们用手指尝味道,或把一把勺子伸进几口锅里,愉快地进行着交叉污染。

如果我们觉得旅店老板没有换被套,我们会感到震惊。但在家里则是另一码事。几年前,在《旁观者》(The Spectator)杂志上,有关于为客人更换被单和枕套这种道德的书信往来。在摆脱这种中产阶级共识后,我的家务标准迅速降低。如今,尽管朋友仍然享受完整待遇,但家庭成员则可能发现睡着彼此的床单(但我保证,绝不会睡陌生人睡过的床单)。

我认为,这解释了双重标准。脸盆里是陌生人的头发,汤里是陌生人的手指,玻璃杯上是陌生人的气息,枕头上是陌生人的睡过的痕迹,这太可怕了。虽然这不合逻辑,但我们显然相信,家人的细菌如同养乐多(Yakult)里的那样是有益的。

我并不是完全要求像40年代那样擦洗台阶、母亲为女儿梳100下头发,或让管家把报纸熨得整整齐齐。

但如果有序、整洁的设计、良好的状态和礼貌待人的员工,是企业经营良好的象征,为何不能成为良好家庭的象征呢?

是认识到所有家务事都确实很重要的时候了。用布莱尔(Blair)的延长教学日教授一些生活技能如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