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待来日春暖,有缘再聚

(2019-02-28 10:04:57)
标签:

杂谈

美食

分类: 一声嗟叹:世事篇
待来日春暖,有缘再聚
◎阿简

忽然想吃肉末酸豆角的包子。

小区外面不远的街角,有个叫玫瑰园大包的店铺。五冬六夏都有热气腾腾的包子齐头整脸地等在蒸屉里,圆润肥白,暗香袭人。包子的馅料品种丰富,我最喜欢的是肉末酸豆角和麻辣豆腐。其中肉末酸豆角的不知道是备料不足还是人气太旺,排队时间总要加长。一干人等站在严寒酷暑里,眼巴巴地等着包子出锅,排在队尾的看着一屉包子眼见着少下去,心里就有点焦灼,担心这一锅轮不到自己半天白等,更怕排到了店家告诉你酸豆角的已经卖完,请改天再来。

这阵子我犯懒,加上天冷,有好久没出门了。今天在屋里念起这个酸豆角包子,竟然坐不住,穿上戴上,直奔玫瑰园去。可是到了一看,没有了——店铺的门脸被灰砖砌成了墙,看上去往事依稀似是而非的样子,像个遗址。
店铺旁不远处,有一家住户的大妈正搬弄花盆。我向她打听包子铺,说是“走好些日子了,不干了。”
我悻悻地离开,想起附近还有家山西刀削面馆,炒的肉末酸豆角也蛮不错,于是转弯走过去。一看,门面倒是还在,却前所未有地上了锁。没有了面似满月、笑容可亲的老板娘出来招呼,这扇朱漆小木门看上去,竟有点落寞。

意兴阑珊地回到家,打开手机一看,好几个公众号和朋友群里,都在说京天红炸糕店要闭店的事。看到有篇文章里有一句,“由于紧邻湖广会馆,挨着工人俱乐部,无论冬夏正门前总是会有一纵长队等待买炸糕。”莫名感到很愤怒——京天红的炸糕要排队,绝不是因为“挨着湖广会馆和工人俱乐部”,纯粹是因为它——好——吃!
想当年我第一次吃京天红,是在十几年前。那时还没有大众点评,很多美食的推介,全靠吃货之间口口相传。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听朋友说起虎坊桥那边有个店,炸糕做得卓尔不群,我便找个时间,拖家带口地去了。排了漫长的队买到手,一吃,只觉得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但不知怎么,却有一种莫名的熨帖。后来知道京天红是来自故乡天津,豁然开朗:难怪吃得满意却无惊喜——那些被渲染追捧的种种妙处,在吾乡的炸糕里“只道是寻常”,不过是尽了本分,是一只优秀的炸糕应有的样子。

在很多介绍、褒奖它的长短文字里,拥趸者都在对它的皮津津乐道:表层金黄酥脆,内层软糯细滑,庸常的黄米面经过发酵像忽然学得了本事,竟然像芝士一样会拉丝,吃到得趣时在舌尖上绕一绕,也是销魂;可是我看了几篇文章,却没见有人说它标志性的动人之处,其实是在馅料——跟常见的去皮纯豆沙,或者粉团状的豆馅不同,天津炸糕用的是油豆馅。刚出锅的热炸糕轻轻撕开,绛紫色的油豆馅呈半堆半淌的流心状,水润柔滑,丰盈绵软,不文不武的甜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桂花香气。达到这个段位的炸糕,在偌大的北京城其实也并不多见,所以新老食客在听到它即将闭店的消息后“就为好这口儿”而特意赶来,在当天六七级的寒风中排队三四百米,也算不足为奇。

人与美食间的缘分,想来很有点像人类的一见钟情——有的三观不合,一别两宽;有的露水姻缘,转瞬即逝;有的情深意笃,白头偕老;长长短短深深浅浅,且吃且珍惜。过去的一年里,看到了好几个熟悉、喜爱的店铺关张。有些失散没有告别,只在你偶然去翻它牌子、或是怀念起它的某种味道时,才发现它已不知去向。像京天红炸糕店这样还能跟你挥一挥衣袖的,尚有新店可以期许,短暂的分别后,还能在另一片云彩下重逢。

天寒地冻,各自加衣。待来日春暖,有缘再聚。

(已发《滨海时报》、《北方新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匹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