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吃进清华园

标签:
育儿亲子杂谈教育阿简 |
分类: 舐犊情深:亲子篇 |
◎阿简
阴沉混沌的雾霾天,方圆几十米都跟隔着破旧的毛玻璃一样看不真切。所以,当对面那带着哭腔的咒骂冷不丁响起来,让人有一种平地惊雷的感觉。是一对放学回家的母子,因为没完成作业被老师约谈回来。孩子蔫头耷脑面色麻木,母亲恼羞成怒口不择言。其中的一句“什么都不成,就知道傻吃傻逮!狗改不了吃屎!”让我多了心,想起自家的孩子来。
丫头爱吃,由来已久。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阿简公众号“闲看简说”
两岁多的时候吧,她爸带她吃石榴。晶莹粉红的石榴托在爸爸的掌心里,红玛瑙一样晶莹剔透熠熠生辉,她看得眼睛发亮,无限神往。可是按照爸爸的游戏规则,她要猜对了石榴的个数才能吃,而且只能目测,不能上手。她内心虽然无比的渴望,却能屏气凝神在心里默数,提交答案换来奖品,父女尽欢。渐渐地,她默数的石榴越来越多,时间却越来越短,误差也越来越小。这,便是她最早的数学启蒙。
之后识字,读书,上学……一路如法炮制。每每有所进步,或是一个阶段结束,总以她喜爱的美食款待,赶上她酣畅淋漓,欢天喜地的时刻,我有时会半庄半谐、不失时机地来一句:好好学习吧,长大找个好工作,多挣钱,想吃什么吃什么。
后来发现,这个动力虽然上不得台面,可是真切好使。
高二下学期后的暑假,她去参加清华和北大两个学校的夏令营。放下行李后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营员手册,刷刷刷圈出口碑好、人气旺的校内美食地图。一番甄别比较之后,确认清华的麻辣香锅更劲爆地道,让人“感觉人生有意义”。吃熨帖了,看哪都平顺,她就这样被抓了胃又抓了心,之前懵懵懂懂十几年的梦想一夕转变,从隔壁跳到大清,再没改变。
回到中学后成为高三党,紧张焦虑的备考氛围里,难免烦躁厌倦,稍有懈怠时便给自己鼓劲:我得加油,万一因为几分之差去了隔壁,那麻辣香锅就没有黄喉了!我听了这样的励志箴言,总要哑然失笑:为了香锅里的几片黄喉而努力奋斗……这理想可真精微。
进到清华以后,有幸遇到班主任同道——不仅是亦师亦友的闺蜜,更是美食世界的领路人:哪家的披萨芝士浩瀚如瀑布,哪家的糖炒栗子绝对软糯不沾皮,哪家的蜜桔不打药原生态,哪家的鱼火锅来自地狱……小孩本就孜孜以求,如今又得前人指点,从此快马又加鞭,打开美食新局面。
吃货的世界,似乎总自带相合的气场。连参加的社团里面,那些传说中的“大神”也是一群对吃有着迷之热爱的人——每次开会的地点,必然都约在饭厅,就算错过了午饭中饭和夜宵,也还有‘’零食一大袋,足以慰风尘”。商讨的议题,在各种咔嚓咔嚓和噼里啪啦的吃吃喝喝里一一敲定,可是会却常常还没有开完——“来来再坐会儿,吃完了再走!”她在这样的环境里玩得如鱼得水、吃得珠圆玉润,看她津津乐道地描述如此欢脱惬意的“文山会海”,我有时会想:照这样下去,她以后选工作的时候,首先考量的会不会是公司的茶水间?
爱美食,是动物的本能,从这一点出发,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宠物的基础训练,其实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一直觉得,一个孩子如果爱吃,便是自带了天赐的引擎,做父母的只要学会顺水推舟,诸事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