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品的硬伤

(2014-01-14 08:28:00)
标签:

阿简

细瓷

精品的硬伤

品茶

美国侨报

分类: 坐看云起:闲情篇

                                      

精品的硬伤

阿简

 

出来陪读,随身的一应家什力求从简,可是犹豫了再犹豫,还是把那个细瓷茶杯带上了。

 

到新居后急忙忙打开行李,心里一沉:真是应了那个墨菲定理——跟我事先闪过的预感一样,它碎了,在发泡纸柔软的包裹、呵护中,几块瓷片碎得安静而决绝,像故意要死给我看似的。

 

那是我几年前,在一个古雅幽静的小店里,欣喜复纠结地买来的。象牙色的细瓷杯,形状有点像一截鲜藕,或者是单瓣的郁金香。拿起来在阳光底下一照,薄如蝉翼的杯壁几近透明,凝脂一样的釉色,少女的手臂一样圆润、丰泽、吹弹得破。这样无可挑剔的品相,加上是在五星级饭店的商品部里,当然价格不菲。可是它的精美雅致,实在让我爱不释手。几经思量,还是咬牙买下了它。有好茶,也有好兴致的时候捧在手上,看着青嫩的茶叶在杯中徐徐起舞,于口于心,都是很好的犒赏。这次带它出来,包装上也算是加足了小心,可还是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让我在懊悔自己的疏忽之余,也生出一点感触:一件精品,它的长处,往往也正是它的硬伤。 

 

也许是对这个娇贵的小东西太过脆弱有点怨念吧,不知怎么,就怀念起小时候,家里那一对短胖的搪瓷茶缸。憨态可掬肚大能容,差不多能装一升水,是父母单位里发的福利。青白的底子上略嫌模糊地印着蓬勃的图案,湛蓝的湖水里恣意地开着粉艳的荷花。用它来晾凉白开,很有一点“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妙义。小孩子的饥渴,来得总是格外迅猛,有这样一对大茶缸做储备,一年四季都能随时喝到“对口儿”的水。服务虽是全天候,却不需要打理,偶尔磕碰了,掉一块瓷,露出搪瓷里面黑色的金属,斑斑驳驳的,也有一种患难与共的忠贞。这是那个年代里,最整齐划一的水具,就像普通人家的糟糠之妻,虽然潦草、盲从、形容不整而且全无个性,可是贵在贴心。 

 

收拾走那几块残片,有点庆幸带了个“备份”——还是这家伙皮实硬朗,刀枪不入地躺在一个简单的纸盒里,全须全尾、安然无恙。这是去年出去旅行,在一个小城的肯德基吃晚餐时,得到的一只赠品,中规中矩的倒梯形白瓷杯,印了泼辣喜庆的中国红腰封,上面农民画味道的软广告,有一种村姑式的稚拙和厚道。为防烫手,还体贴地套了一圈红色的硅胶。杯子的质地虽也细白,可是因为太过壮硕生猛,“村姑”便成了女汉子。本来搁在橱柜里一直闲放着,这次出来,看它厚重结实可以一专多能,便拿来备用。接下来的日子里,“女汉子”渐渐由生到熟,竟意外地出落成德艺双馨的“第二眼美女”:不仅冲咖啡、泡茶,都让人喝得熨帖尽兴,而且不矫情不犯公主病,偶尔挂点茶渍,百洁布滴上洗涤灵一抹一冲,又是一副丰腴水灵的天生丽质。

 

那天晚上,抱着它坐沙发上喝茶。一旗一枪的上好碧螺春,本来该用雅净温润的细瓷小碗,平心静气地泡了,欣欣然陶陶然地慢酌细品。可现在,落在这样粗犷豪放的大厚杯里,虽然沦为“解渴的蠢物”,却一样清冽馨香沁人心脾,所以,倒也没觉出有什么不妥。电视上,黄小琥唱《没那么简单》,那一句“过了爱做梦的年纪,轰轰烈烈不如平静”,听得我心戚戚,只是对于我和我的杯子,这句词可以改成:过了爱腔调的年纪,精雕细琢不如实用。

                                                           

                                                                                           文/阿简
                                         

精品的硬伤

 

(已发美国《侨报》、《滨海时报》、《青岛日报》、《新安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别样时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