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做父母的“父母”

(2010-01-07 09:48:19)
标签:

阿简

亲情

老小孩

育儿

分类: 舐犊情深:亲子篇

 

 

学做父母的“父母”

正包饺子呢,电话响了。可儿过去接起来,告诉我:“妈妈,是姥姥!”

案板上还有十几个饺子皮没包完,于是我对可儿说,让她先跟姥姥聊着,等我把剩下的饺子都包好,就去接电话。祖孙俩你一句我一句地在那边说,我支愣着耳朵在这边听,知道是母亲听说甲流的势头越来越猛,放心不下她那天天上学校的外孙女,得知我们这边一切安好,才说“姥姥跟姥爷前几天也感冒了,居然还很时髦地发了烧,不过现在已经好了。”我听了这话,连忙从厨房赶过来,刚喊了声“等一等”,那一老一小却结束议题,互道“古德白”了。

我笑着叹了口气。母亲老了,老得越来越像个孩子,说话做事时常不按常理,有时甚至莫名其妙——比如我回家的时候,她就特别地热爱劳动,找点干也可、不干也可的家务活,考验我的自觉性。她并不直接下令安排我帮忙,我却不能不马上、主动地把活儿从她手上抢过来,否则十有八九,大家都没有安生日子过。再比如今天这个电话,本来完全可以叫我过来直接通话的,可是偏要这么惊鸿一瞥,在我即将接过话筒的那一刻,悬念重重地挂线。从她以往的行为模式判断,这个举动的潜台词很明显:“我可是生病了哈,还不赶紧打电话来关心一下?革命靠自觉的,真在意我,就主动把电话打过来——在我打过去的电话中顺便寒暄是不行的,因为缺乏诚意,所以不算。”

我赶紧把电话打过去,听到老太太那边的声音还挺阳光,心里踏实了不少。嘘寒问暖地赶紧请安,问清楚病程之后,再跟哄孩子一样语气温柔地嘱咐她要注意身体。老小孩像宝宝得了宠似的,立刻变得欢欢喜喜,而且非常地善解人意:“我看你刚才没过来接电话,就猜你肯定是正有事呢。我电话的包月时间差不多满了,就没接着说——也没想你还打过来。”我逗她:“那就是我这个电话打得多余了呗?算我自作多情好咯。”她还很矜持:“那多余什么啊?我也……想给你打电话呢。”

我笑:不就这么点事儿嘛,还兜兜转转地绕圈子,直接说不就完了?  

比起母亲的孩子气,父亲却是过分地要强。前阵子听他说两个膝盖经常酸痛,便拉着他去医院检查。医院大厅里人多脚杂,踩得地面上一层浮灰,走起来有点滑。我怕老爷子腿脚不舒服会滑倒,坚持要搀着他的胳膊,他却一次次甩脱我的手,连上下台阶和自动扶梯时都特立独行,跟我重申“我能”——他是老当益壮、闲庭信步了,我却跟新手在闹市里开车一样,精神高度紧张。中间有一次他去卫生间,大概因为便秘,半天没出来,我又不好意思托人去打探,等在门口像热锅上的一只蚂蚁,转来转去地幻想出他在里面可能出现的种种险情——怕他滑倒,怕他站起来时血压升高,怕他过于用力心脏不好……门帘一挑,这次出来的,总算是父亲了,不知怎么,那一刻我忽然感觉,父亲好像变成了我幼小的孩子,一眼看不见就牵肠挂肚,甚至忧心忡忡。

带孩子回家小住时,女儿的言行举止,常常让父母联想起我小时候的一桩桩轶事。老两口常常像翻晒窖藏的陈芝麻烂谷子似的,志得意满地回忆着那些陈年旧事的每一个细枝末节,最常见的结尾则是“一晃啊,这么多年了,跟在眼前似的。现在,她的孩子都这么大了……”是啊,我的孩子都这么大了。她的成长,不仅为我重现了自己生命的轨迹,也让我慢慢明白了,在亲人面前那些荒诞可笑,甚至无理取闹的行为背后,所反映出的心理需求:无非是希望被关注,被呵护,遇到麻烦的时候,有个人在身边做他们的主心骨——小小孩如此,“老小孩”亦然。

也许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人子女的功课,该有一项是在父母日渐老去的时候,学会怎样怀着一颗柔软的心,转来做一回这对老小孩的“父母亲”。

                                                     (文/阿简)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发于《京江晚报》、《河北青年报》、《常州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