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乾坤大,碗中日月长

标签:
阿简人脉情感 |
分类: 一声嗟叹:世事篇 |
男的是一所大学里的后勤处处长,按说跟教学一线的直接联络,本身也有限。可是他跟很多学生的交往,比带班的班主任还要热络。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百毒不侵、万事不急,最大的乐子就是呼朋唤友,闲了往家里一坐,就着老婆做的拿手菜,革命小酒儿天天喝。老婆善庖厨,几样不起眼的时鲜蔬菜,经她的手一过,就成了人见人爱的美味,绿肥红瘦惹人喜,荤蒸素炒总相宜。加上席间他那些推心置腹的体己话,常把食客熨帖得眼若秋潭、面似满月,酒酣耳热之际离开时还依依不舍。遇上兴致实在是好,主宾一行还时常会在家属楼和学生宿舍之间客串一场十八相送——几个酒气冲天的老爷们儿,在融融的月色下流连复流连,据说也是该校晚间的一道风景。
出入他家的这些学生,多数来自管理学院的培训班。这些人多半是企业里的高管,或是政府里即将提拔的官员,很多人已经是实权在握了,只需再来取张文凭走个过场,回去便是春风杨柳又一天。可是文凭这东西既然能管点用,自然也就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容易得,他便把手头上的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像他老婆配菜似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把需要文凭的人推介给老师,把商人引荐给官员,大家互惠互利各得其所,小乾坤里一片和谐大同。以前福利分房的时候,那些老师都或多或少地得了他的恩泽,轮到他有朋友需要关照,自然责无旁贷。况且多个朋友多条路,只要不是太明目张胆地违法乱纪,予人方便自己方便,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他的朋友就像散落在地的积雪一样,被他捏合成了一个光润的雪团。朋友再带朋友来,这个雪团便越滚越大,成了一个颇为养眼的雪球了。
有一天,一个朋友对他说:我手下有个高速公路的工程,你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信的资源可以推荐?说完了诡秘地一眨眼,微微一笑。他见了立刻心领神会,回去便开始活动。工商和银行,各处都有“咱自己人”,门不难进,脸不难看,事,当然也不难办。没过多久,一个公司便建起来了。他把拿来的项目一转包,一千多万元的净利润便春风化雨一样地落袋为安。
发了财,他倒也没有像有些暴发户那样,装不开、盛不下地出去横“作”。只要有空,还是愿意把朋友约到家里来,安逸地歪在藤椅上,吃老婆亲手做的饭菜。遇到有人恭喜他成功,敬仰他能干,他总会一脸谦和地微笑答:“哪里哪里,是朋友帮忙。”朋友们也自谦:“应该的应该的。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兄多有关照,特别是嫂夫人,还常常做了那么好吃的饭菜犒劳我们……”
前些天朋友聚会聊到他们这一段,有人说他是利用了国家在教育上的稀缺资源为自己铺设人脉发了财,怎么想都有点不应该;也有人说那些油水肥厚的工程,给谁都会被拧出这么多水出来。我在一旁看着双方各执一词,也只有无声地一笑——桌上乾坤大,碗中日月长。能在自家斗室的小小餐台上跟这么大一笔财富结缘,他老婆做的,可真是世界上最高价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