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选相亲先遣队

标签:
阿简白领相亲角休闲 |
分类: 牵手红尘:情感篇 |
每次去中山公园,总是习惯性地在西区活动。周日忽然想“另辟蹊径”,碰巧看到了一处意味深长的风景。
从南门进园后,沿东面的小路一直向北,走到靠近筒子河的公园北端时,远远便看到一大群人,黑压压的一片,却不嘈杂、不混乱,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好奇。把孩子交给老公,我轻轻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在里面溜达了几分钟才知道,原来这就是小有名气的“白领相亲角”,是一处父母出征做先遣,替子女来海选恋爱对象的地方——遇到条件相当的,双方家长经过初审后把情况知会给儿女,若儿女复审合格,便安排双方见面,进入相亲的实战环节。
我觉得这事儿有点新鲜,便一个个地看起了地上的资料。以前在马路边上看到过许多找活儿干的农民工,在脚下的马路牙子上摆块小纸板,写着“油漆”、“水暖”之类,用来表达自己的所长和求职意向。这种言简意赅而又一目了然的展示方法,在这个相亲角里显然被合理地引进了,因为那些家长的脚下或手边,人手一份地都摆着一张类似的卡片。“女孩,26岁,中国科技大学毕业,身高1·
63米,五官秀丽,气质优雅,性格温柔,工作稳定,觅28-35岁之间,身高1·75米以上,英俊善良,有车有房的未婚男士做终身伴侣,条件特别优越的,离异无子女者也可考虑”;“男孩,31岁,身高1·74米,名牌大学硕士,政府机关公务员,健康开朗,善解人意,有独立住房。寻身高1·61-1·65米,大本以上学历,热情善良的26岁以下女友,携手共度人生……”
沿着摆满资料卡的小路转了一圈儿,我发现这些参加海选的男女,那是一水儿的德才兼备,不由得在心里暗暗地感叹,咱们国家现在的人口素质,真是太高了!方圆几十米之内密匝匝地,每一个卡片后面都埋伏着一个人精。我想起群里的一个朋友曾经交代,她有一个相当优秀的闺蜜,今年37岁了还待字闺中,委托我们全力帮她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于是一番寻寻觅觅,总算在37岁以上的“男孩”里面淘了三两个。本以为自己手上的人力资源还是蛮高精尖的,不料对方一听这个岁数,竟然一个个都以“年龄大了点”回绝了。
最牛气火爆的,是一位阿姨那里。她家的“男孩,1971年生人,身高1·78米,博士后,国家级科研机关工作。要求女方:大专以上学历,美丽温柔,气质优雅,健康苗条,年龄在28岁以内,身高1·65米以上,条件不符者勿扰。”我一看这个,着实不赖,可是因为我方闺蜜的年龄与对方的要求差距明显,便决定先悄悄站一边儿看看深浅。过来替自己的女儿商谈接洽的,果然络绎不绝。有个老太太研读了半天抬起头:“这俩孩子别的条件都挺般配的,就是……我姑娘是1973年的,你看……”男孩母亲一听,笑容可掬却斩钉截铁地回答:“那不行——超过28岁的,他不见啊。”女孩母亲碰了个软钉子,却仿佛还是心有不甘:“其实俩人儿差两岁不挺合适的吗?我姑娘还是大学老师呢,有自己的独立住房,多好啊!”男孩母亲表示,自己本人对此其实也并不反对,老姐俩甚至还共同追忆了一下“以前找对象”的年代里,“男的大两岁”的种种合理,话语中似乎也很有几分默契——可是默契归默契,具体到儿子的择偶条件上,到底是不行的。
我想起那个朋友托我给她的闺蜜帮忙时,说到动情之处悲愤地慨叹:“你说像我姐妹儿这么优秀的女孩子,怎么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呢?”我当时做出一副掐掐算算的架势,故弄玄虚地逗她说:“据我分析,优秀的大女,多数要找一个比她更为优秀的男士;而优秀的男士,却常常要找一个没那么能干,但是温柔,漂亮,在家会撒娇、在外能应酬的年轻美眉。”当时说这话的时候,不过是几句调侃,可这次看了海选的相亲大会回来,我忽然感觉心里一凉——呃呃……这个,不会是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