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的中国结

(2008-09-16 09:18:10)
标签:

阿简

婚姻

家庭

情感

分类: 牵手红尘:情感篇

               母亲的中国结

 

也许是因为从小生在一帮兄弟间,性格里少了一点女性的细致纤柔吧?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母亲就一直不大擅长做女红。且不说缝纫、绣花这些比较精密而考验耐性的项目,就是一件毛衣,也少有织得合体的时候——母亲性子急,织一件毛衣从起头儿开始便不舍昼夜,因为急着想看看成衣之后是什么样子,临到分裉之类的工序需要量尺寸的时候,便总是不自觉地连拉带拽,制作的过程中自以为足尺足寸,可等成衣之后满怀憧憬地往身上一套,身和袖却每每瘦小,弄得一件新毛衣就像闲置两年的存货,自己还迷惑不已——“咦?量的时候明明够长啊!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十几岁时就学会了做简单的针线活,之后便自己动手织毛衣。我虽不是心灵手巧,可是做事挑剔,为了不小心织错的一针,不惜把一个晚上的成果拆掉重来,这在母亲眼里,是极不必要的事情——“不就那么一点点嘛?又看不出来。一晚上的功夫,白费了!我却觉得那一处错针既然被我发现了,就说明它还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不是无可更改的现实,干吗像一根木刺儿扎在指尖似的搁在那,每次看着心里都疙疙瘩瘩地不舒服?不过是再花点时间和辛苦罢了,为了穿在身上赏心悦目,这个成本,我愿意支付。

 

就这样,家里的针线活渐渐地都由我做了。母亲虽然舍不得我一个人辛苦,可是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嫌她粗枝大叶不愿请她帮忙,她也嫌我挑剔矫情,给我打下手还要赔着赔不完的小心。

 

前阵子,母亲在一帮退休的老同事撺掇下,喜欢上了编中国结。我每次回家,都发现她的技艺在突飞猛进,而且还不断地推陈出新,屡有新作问世——从金鱼、乌龟之类的各色小动物,到和乐喜福之类的吉祥字,配上各色各样的中国结和小木珠、小瓷瓶做坠子,红红火火地挂满了客厅的三面墙。来家里串门的客人看了,只要确有欣赏和喜爱的表示,母亲必定开心地摘下来慷慨相赠,那真诚里蕴含着欣慰、甚至也有一点点骄傲的神情,很有几分宝剑送英雄的意味。

 

说实话,我对她这位半路出家的手工爱好者,是有点求全责备了些,总觉得她的做工完全可以再精细一点,比如什么什么结的双耳左右应该对称,各个结扣之间的松紧度不够一致等等。母亲听了,心里似乎是不大乐意的,又不好表现得不肯接受别人意见,所以常常罗列出导致这种状况的种种实际困难来。我对她的拉客观常常不以为然,倒是父亲,每每在母亲被我说得扫兴、或是自信飘摇的时候,十分仗义地站出来,很权威、也很果断地判定:不错啊!那么一点点(小问题),谁能看得出来呢?

 

一声,歪过头去窃笑:那么显而易见的缺陷,连我都看出来了,不可能逃过心细如发的父亲,那标尺一样精准的眼睛。之所以看不出,这其中的道理,用膝盖都能想明白。

 

母亲的心却因此安然了,脸上浮现出一种得遇知己的笑容。而父亲只淡然地笑笑,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或许,爱一个人爱久了,就不自觉地把她当成了孩子——满心欢喜的都是她的进步;而她的不足,便成了中国结上的那一点瑕疵,那么一点点,谁能看得出来呢?

 

                                                         (文/阿简)

                                  母亲的中国结

                                   

                               《泰州晚报》,扬子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跟球赛争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