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在高考

标签:
阿简高考怀旧校园 |
分类: 往事钩沉:怀旧篇 |
曾经,我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孩子。
读高三的时候,心里未尝不明白踏踏实实地用心读书,对于快速提高诸如历史、地理这些科目的成绩,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可我怎么也不能让自己心无旁笃地在自习室里坐满整个晚上,非要出去溜达一两圈儿不行。摊上我这样的孩子,班主任和家长都感到很棘手——以我当时的状态,指望我考出什么样的好成绩,自然是难说;可是因为贪恋着我的“语文和英语成绩一向出色”,撒手不管,他们又有点舍不得。
最要命的是我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那份“无知者无畏”的自作主张和一意孤行。高中时,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错,老师和家长因而齐心希望我能报考外语类院校,而我,就因为不满他们“设计我的人生”,便在交表前的一刹那擅自改报了文史类。那一年,文史类的录取分数线,要比外语类高出五六十分,这就意味着,我那原本就有点岌岌可危的高考,又一下子增大了六十分的阻力。不仅如此,我的总分估来平平,却死盯上了一个当时被考生们趋之若鹜的热门专业。负责指导填报志愿的校长告诉我,与它同类的某某高校,在全市招生800人,而我要报考的学校只招55人,专业又是那么的炙手可热……“风险实在是太大了”。我虽然嘴上哼哼唧唧地没说反对,可到了最后正式填写志愿表格的时候,第一志愿里还是填的它。
校长对我父母谈起我填报志愿的固执来,惋惜而无奈地大摇其头。于是我猜想如此一来,父母对我还能否顺利地被本科院校录取,心里大概也是极其没底的。所以在接到通知“去一趟学校”回来的路上,我打算跟他们开一个玩笑。
从学校回家,有两条线路可以走。父母不知道我从哪条路回,就分别站在两个车站等我。我在父亲“蹲堵”的车站下了车,看见迎面走来的父亲,立刻酝酿情绪作痛心疾首状,沉痛而羞愧地说:“爸……我没考上。”父亲好像对这样的结局早有预见似的,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奇,而是慈爱地冲我微微一笑:“哦,这次没考上啊?没事,先好好休息休息,回头报个补习班复习,明年再考。”
一路上,父亲不停地跟我说话,但真正事关高考的内容却很少。我知道他是怕我伤心,不禁在心里偷偷地笑。直到在另一个车站见到母亲,听她如法炮制地说了跟父亲如出一辙的那段话,我才大笑着告诉他们:“哈,逗你们玩儿呢!通知书拿来了——一切顺利!”
父母听了这话如释重负。母亲看着我那一副蒸不熟、煮不烂的样子,喟然长叹:“你这个孩子,可真能作啊!这么大的事,家里人急得都火烧眉毛了,你倒还有捉弄人的闲情逸致!”
虽然因为单科成绩优秀,我侥幸被报考的那个专业录取了,但在高考这件事上的“剑走偏锋”,令我在事隔多年之后,着实感到有点心有余悸。每每想起那时候的“作”,心头也总有一点不安——一半是为自己的不知深浅后怕,一半,是为不懂体恤父母、师长的心血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