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简
阿简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057
  • 关注人气:14,3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良”的成本究竟有多高?

(2007-11-22 09:19:58)
标签:

人文/历史

网上捐助

拉票短信

分类: 一声嗟叹:世事篇
 

“善良”的成本究竟有多高?

 

 

    这两天看《孙犁文集》,读到其中一段趣事,在莞尔一笑之余,也很有几分感触。

 

有个贵州的小女孩,看了孙犁的文章之后给他写信,一开口就要2000块钱,而且是立时三刻就亲自给她送去,她就在村口等他。当时的孙老年事已高,经济上也未必富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就算能旅游,也游不到贵州了。”

 

我虽不是名人,可是碰上的一些事情,却也与此相似,只不过我遇到的人比那小姑娘便民,不需要我舟车劳顿地给他送到村口,只要到我家附近的银行里,把钱打到他指定的账户就是了。这些钱的用途各式各样,有给孩子看病救命的,有关注贫困学生的,有资助弱者诉讼伸张正义的,也有什么也没说,就直接引导我把“爱心”打到某某账户的……那天我闲来无事,大致做了个统计,在我博客留言和跟帖中这样的“引导,总不下几十条。

 

这些求助信息的原因虽五花八门,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之所以给你这么大的面子,是因为人家觉得博主是个“善良的人”。人活在世上,怎么可以不善良呢?既是善良了,这么多危困的孩子大人摆在面前,你怎么能有不伸手扶一把的道理?

 

其实这些人不知道,我虽然摆不脱小妇人的心软,可到底不是个慷慨的人。小时候住郊区,因为是非农业户口,每个月还有一点限量供应的副食品,其中尤为珍贵的,就是凭票供应的半斤油。有个阎奶奶,时常到我家来坐坐,然后顺便找我父母要一个油票走,我每每看着她把那个小小的纸条揣进大襟里面的口袋里,就意识到我的炸花生、炸虾片之类的美食计划又要拖后,心中总有一波一波的不平。她那掉了一颗门牙的嘴巴笑起来,总让我想起黑风洞之类的传说,好像那张油票就是个童男女,被洞口的妖风一吸就进去了,连个影子都找不着。

 

我父亲对我的小气很不满意,在批评我冷淡和琐碎之余,常常要求我“别人有难处找上门来,又好不容易开了口,能帮就帮一把。”可我长大以后越来越发现,他老人家的这个教诲有着太大的局限性,甚至于根本就行不通。比如这些天,我只要登录博客,每天都会有二三十个要求支持参赛的小纸条,我起初还能勉强应付一些,现在却真是打点不起了——这些因热切而不乏离谱的深情呼唤,要求越来越高,不但希望我每天都去把每周的参赛文章逐一评论,而且还要记住每天评论的时间和内容,以免间隔不足24小时,或是评语内容雷同而招致“灌水的”嫌疑。如果是熟悉的博友,提出这样的要求也就罢了,可有的人与我素不相识,第一次来我博客就单刀直入:“记得每天发短信支持我哦,谢谢了!”

 

我猜想这样美丽的梦想若能实现,不是他们疯了就是我傻了。为了一个根本不知道的人自掏腰包,“每天发短信支持”——依克丝Q姿蜜,您一定是把我的觉悟估计得过高了。

 

我不是个善良到可以克己的人,虽然我的心地还不坏;我也没有做一个大善人的计划,因为我实在算不清楚,这些“善良”的成本究竟有多高。我的亲戚家就有收养来的小孩,楼下的马路边就有衣衫单薄、食不果腹的流浪老人,以我的精力和财力,也只能给那个惹人怜爱的孩子买一些书本和几套衣服,给那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老人送一件我家淘汰下来的旧棉袄。看着孩子收到礼物时那花朵一样的笑容,看着老人穿上棉衣后那心满意足的温暖,我的心中总有一份满满的欣喜和慰藉——大概我所能担负的善良,也仅此而已了。

                                     (文/阿简)

 

“善良”的成本究竟有多高?

(发于《青岛晚报》、《泰州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