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乞丐的三十年河东与河西

(2007-08-14 08:42:59)
标签:

感悟随笔

街头乞丐

分类: 一声嗟叹:世事篇
 乞丐的三十年河东与河西
 

我对乞丐的记忆,大约始于三十年前。

 

那个时候住平房,印象中家家户户的门,除去冬天都是敞开的。偶尔会有走街串巷的乞丐站在门口,手上拎一根打狗棒,胳膊上挎着个粗布袋子,隔着竹帘子向屋里轻声呼唤:给口饽饽吃吧!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最踊跃地跑到厨房,从盛放干粮的竹浅子里拿一块馒头,再颠颠儿地跑到门口送给他。看他点着头一路谢过,于怜悯之中,又总有一点心满意足。

 

有一年的冬天特别冷,西北风尖锐而凄厉地号叫着,仿佛在天地间打着旋儿,要把人卷走似的。我们一家人正在吃午饭,门口又传来了哀哀的乞讨声。这一次,我因为怕冷没有动,是父亲放下手里的碗筷走出去,大概是看那乞丐冻得不成样子了,说了两句话便把他让进屋来,还请他坐在桌子边上吃饭。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乞丐的样子,看上去约莫四十来岁,乱糟糟的头发上积满尘土,一张消瘦的脸冻得乌青。他说是从山东乐陵来的,家乡遭了灾,半个村子的人都出来逃荒了。父亲一边跟他唠着简单的家常,一面把温热的半锅虾皮白菜汤放到炉子上烧得滚烫。那个时候的日子清寒,父母亲中午休息的时间又短,这一锅虾皮白菜汤,就是我们全家人的菜了。我挨在妈妈的身边站着,看着那个乞丐一碗接一碗,风卷残云一样顷刻间把桌上的馒头和菜汤吃得精光,一边惊诧于他那巨大的食量,一边暗暗在心里盘算,爸爸下午是要饿着一半肚子上班了。

 

那人吃饱了饭暖和过来,青紫的瘦脸上渐渐有了人色。他说等明年要是年景好了,一定想法子给我们捎点他们家乡的特产金丝小枣来。我过了很久都惦记着他的金丝小枣,还向父亲怀疑那人说话是不是不算数,父亲却轻轻叹了口气,说:“唉,那么冷的天,他自己都不知道冻坏了没有呢!你就别惦记人家的小枣了。

 

过了很久我才明白,父亲说的那句冻坏,意思其实是指冻死,也才明白了为什么,父亲会在那个冰天雪地的中午,让那个男人饱饱地喝一顿滚烫的热汤。

 

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街上的乞丐却仿佛一天比一天多了,他们乞讨的目标,也从过去的冷饽饽剩饭,变成了直接要现钱。我起初不明就里,总觉得一个人但凡有一点办法,也不会拉下脸来走到这一步,所以只要身上带着零钱,总会给他们留下一点。可是后来看到报上说,很多行乞者已经把这当作了一个不劳而获的职业,有的甚至形成了成员勾结、地盘划片的规模化运作模式,而且收益相当可观,很多人城里磕头、回乡盖楼,早已经先于施舍者,提前进入小康社会了,这才意识到自己这一点菲薄的爱心,实在是有点多余。

 

跟过去那些为了讨一口饭吃以求活命的乞丐不同,时下这些用钞票武装起来的乞丐新锐们腰杆子硬了,说话自然就有底气。有一回,我从西单电报大楼对面的胡同经过,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坐在路旁的花坛边上,见我过来劈头就是一句:你帮我几块钱吧!我起先以为自己听错了,抬头望着她的脸。她在满脸横肉上推出一丝媚笑,重复了一遍说:你帮我几块钱呗,昂?

 

我瞟了她一眼,心里有点不快。倒不是因为她正当壮年却衣着光鲜地当街乞讨,而是因为她说话时那个不容置疑,而又理直气壮的口气——那么漫不经心,又那么理所当然,好像我是她辖区内流窜的小贩,被她逮住了要补交逃掉的税捐。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在心里感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现在的乞丐,可真是不一样了。

 

前几天去南京,在中山路上看到了一个情景,很是耐人寻味。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跪在路旁,还在脚边的地上,用端正的粉笔字写明了自己的遭遇,大意是他流落至此没钱回家,请好心人帮助筹措路费,起价每人四元。一个老阿姨看了,从他身边走过去又返回来,开口对那跪在地上的小伙子说了一番话,让四周围观的人们着实感到了一阵畅快和共鸣:你说你年纪轻轻,有手有脚地,怎么就不想着去打份工,非要跪在这里向人伸手要钱呢?男儿膝下有黄金,就是上街拣饮料瓶子拿去卖,也比这样子要强嘛!”接着便给他讲起男儿当自强之类的道理来。南京八月的毒日头底下,老阿姨语重心长说得热汗涔涔,小伙子却尽自跪在一边蔫头耷脑地听着,一声也不吭。倒是一旁看热闹的人们纷纷喝彩兼积极响应,有人揣测这孩子的懒惰,有人批评社会救助体制的不完善,也有人说日本的街头之所以绝少见到乞讨者,就是因为大家一致形成共识——每个人都不给钱,就没有人出来要钱了。

 

我没有去过日本,不知道那个人说的情况是不是属实,可是对老阿姨苦口婆心的这一番话,却感触颇深。我们的老祖先,早已经留下了“赠人以钱,不如赠人以言”的古训,比起那些随便给他留几个钱的做法,这一番良药苦口的话语,或许才是对那个年轻人真正的善行,虽然在客观上,它并不一定能起到人们预期的作用。

 

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不会再轻易地给那些身强力壮的街头乞丐留钱了。(当然,老弱病残的除外。)乞讨,如果是荒年里唯一的短期谋生手段,是值得同情、也应该得到帮助的;但如果有人把它当作一项不劳而获又快速致富的产业,那就把他放在那晾一晾,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乞丐的三十年河东与河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