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平庸借口 |
分类: 牵手红尘:情感篇 |
同学好奇,不知道他那曲里拐弯地写的是什么东西。据说有几个“慌称”酷爱书法的,曾经分期分批地过去探究过,可是行了个注目礼扭头便走,研究成果也绝少发布,越发让这幅字有了一种迷雾重重的味道。我听说这件事觉得有趣,凑过去差点把一双眼珠儿盯出汗来,结果还是不认识。我请教他上面的墨宝念什么,他忧伤地看了我一眼,心中大概很有点为自己落魄到我们这堆俗人里而不平,之后便仰望着窗外那一角浩瀚的青天,一字一顿地答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我大睁了一下眼睛,做出一副无限敬仰的样子。他却很绝望地淡然一笑:“居然连你都看不懂,哼哼,没什么好说的了。”
我一下子便知道自己从此没戏了。J君待人从来如此——看你行你就是秦皇汉武,浑身上下没一点毛病;看你不行就是蝼蚁草芥,给人当柴火烧都点不着。
可惜这世上的秦皇汉武自古以来就为数寥寥,所以我猜想以J君的心高气傲,混在我们这班草芥里一定倍觉孤单——有人看见他独自提着一瓶啤酒和一个食品袋,在月明星稀的晚上前往操场的一角去“举杯邀明月”,也有人听到他在黯淡的烛光里,摇头晃脑、哼哼唧唧地发一些“古来圣贤多寂寞”之类的感慨,总之有关他诸如此类的奇闻轶事,在校园里时有风传。
由于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我们毕业那年,分配的工作都不大理想。J君也被“充实到厂库第一线”,在一个工厂的厂办里打杂。从那时候开始,他的日子过得越发不如意,以致于前些日子同学聚会时,说到自己的“不成事”,险些借着几分酒劲儿,洒下一把辛酸泪来——刚分到单位时,那帮“势力的”同事排外,又嫉妒他是大学生,所以总要找寻机会挤兑他;好不容易结婚成了家,娶个老婆又笨手笨脚,生了孩子以后他更成了半个家庭妇男,精力被牵扯掉大半;再后来,就是单位不景气,拿回家的那点薪水“不够阔人的一顿饭钱”;去年孩子该上学了,因为找不到一个能把孩子送进重点校的共建单位,老婆又抱怨他不成事,混了这么多年,连给孩子联系一个好学校的能力都没有。“这么些年,整天跟她陷在柴米油盐的乱窝窝里,我还有什么精力出去成事?你们说,她埋怨这埋怨那,怎么就不埋怨埋怨自己不旺夫呢?”
我在心里一条一条地记着他的话——没错,还是当年的那个他。一面抱着“三军可夺将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的信仰,一面却在永远抱怨着别人的不对——同事的嫉妒,家庭的拖累,企业的没落,甚至老婆的命相……似乎他人生当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成事”的充分理由。可是他自己呢?是不是真的具有搭起台来就能唱戏的能力?有没有孤芳自赏,不善跟人合作的不足?他却只字未提。
我不知道他的“成事”到底是什么样的标准。在我这个随遇而安的人看来,这个世界上,男人和女人一样,本来就不必按照别人的范本活着。说一句阿Q一点的话,草芥有草芥的快活,圣贤有圣贤的寂寞。儒家思想中有个说法,叫做尽人力而听天命,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做人要努力进取、不言放弃,至于努力的结果是否可以如人所愿,还要另当别论。其实一个男人,就算一辈子官升不上去、财发不起来,能坚持做一个堂堂正正,不折不弯的爷们儿,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不必非得赶鸭子上架地跟自己较劲,至于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不会游水怨河宽”地找出不成事的种种借口,便是近乎无聊了。
(发于《北京娱乐信报》、《当代人》、《滨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