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一场华丽而无奈的盛典

(2007-02-12 10:12:08)
分类: 往事钩沉:怀旧篇

http://www.oldkids.com.cn/bbs/UploadFile/2006-11/2006111312254144761.gif

   

腊月二十三的小年,是一支俏皮的前奏曲,从这一天开始,春节便紧锣密鼓、热热闹闹地越走越近了。

 

小时候盼过年,现在看来是很功利的,因为不仅可以吃到凭购货本供应的四两花生和半斤葵花子,还有比手表带宽不了多少的带鱼,而且可以穿上新衣服。腊月二十九的晚上,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把新衣服压在枕头底下,再把想入非非的小脑袋放在上面辗转难眠。憧憬着第二天一早穿上崭新的漂亮衣服,吃饱喝足之后出去放花炮的种种快乐,黑夜里漫长的等待,也变得喜眉笑眼了。

 

说到放花炮,我跟小伙伴们学会了一个很节省、也很有趣的办法,我们把红绿色的小炮儿一个一个地拆开,战战兢兢地在手上点燃,在它即将引爆的一刹那高高地抛出去,那一声明快而激越的脆响里,除了化险为夷的喜悦之外,也有一点炫耀自己勇敢的得意。我忘记了是谁教给我这样危险而刺激的放炮方法,只记得多次被父母叫停之后依然我行我素,那些化整为零、细水长流的甜蜜,现在看来有点辛酸,却又仿佛余兴未减。

 

饭桌上的鱼肉,衣兜里的奶糖,新衣新裤下嘎嘎作响的小皮鞋,发辫上飞舞跳动的红绸子……这些一年中厚积薄发而来的繁荣,自然是令人喜悦的,然而真正的喜庆高潮却是在晚上。雪后的大年夜,我们跟在大人身后跑到院里,打灯笼、抖空竹,捂着耳朵看他们点燃一串串大红的鞭炮,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顷刻间此起彼伏……淡淡的硝烟散后,一阵阵火药香扑面而来,门前的吊钱和红灯笼随风摇动着,洁白的雪地上那一层鲜艳的红纸屑,红火而热烈,有一种难以忘怀的富足和温暖。我还记得有一种名叫“金盘银盏”的烟花,点着以后用一根细绳提在手上,赤金色的小碗在银色的小盘子上璀璨而轻盈地旋转着,每个只有四分钱,是最受女孩子欢迎的花色品种之一。

 

后来慢慢地长大了,对过年的热情逐渐变得越来越淡薄,感觉它除了见证我一步步地老去之外,也着实给我增添了不少负担。因为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了,那些吃喝穿戴的东西不再是什么诱惑,反倒是从年前例行的采购开始,让我觉得这一年一度的盛事实在是个负担。超市里,推着购物车的人们寸步难行,在收银台边的长队里等待交款,等得汗流浃背意乱心烦。那些越来越容易买到的食物,变得越来越滋味寡淡,而当年曾经令人渴望、神往的春晚好像也渐渐成了一块鸡肋,吃在嘴上、看在眼里都感觉味同嚼蜡,让人兴味索然。

 

更让我头疼的是拜年。从大年初一开始,从街坊四邻到亲戚故旧,只要平日里有来往有联系的,见了面就得问声千篇一律的“过年好”,还要奉命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到亲戚家里,行色匆匆地来一趟蜻蜓点水式地拜年,这对于喜欢深居简出的我,实在是一件无奈的苦差事。我曾经委婉地向父母表达过不愿去某位亲戚家拜年的意愿,但是被同样委婉地谢绝了——两家平日里联系本来就不多,“如果过年再不互相走动一下,几年下来就算是没有来往了”,这在父母的眼里,是很严重的事;况且对方已经派代表来过了,于礼节上也应该回访,而父母年纪大了出行不便,这个任务自然非我和妹妹莫属。 

 

如此一来,我倒觉得过年似乎更像一场华丽而夹杂着些许无奈的盛典,远远看上去热闹,过起来其实也很乏味。人的本性是贪图享乐的,因为要承担相应的职责,小时候曾经迷恋的过年快乐便打了折扣——又或许,春节的兴奋和欣喜,原本就只属于孩子?

                                           (文/阿简)

 

                    

http://www.jinluo.cn/jlzs/165/images/16541.jpg

 

                                       (已发《新快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