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亡灵节(Dia de los Muertos),或者也叫死人节,是墨西哥人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起源于阿兹特克时代,是当时的阿兹特克人为死亡女神米克特卡西瓦特尔(Mictecacihuatl)举办的祭祀活动。现在亡灵节的意义在于纪念那些已经去世的朋友和亲人,类似我们的清明节。
但是,显然墨西哥人的清明节要热闹得多。
古代印第安土著的亡灵节在每年七八月间。土著人认为,只有善待亡灵,让亡灵高高兴兴地回家过个节,来年活着的人才会得到亡灵保佑,无病无灾,庄稼也会大丰收。但是随着16世纪早期西班牙殖民者征服阿兹特克帝国占领了现在的墨西哥区域,鉴于宗教与政治原因,殖民者强迫土著居民改信天主教,传教士强行推广包括“诸圣节”和“万灵日”等节日,这两个节日分别是11月1日和11月2日。土著居民于两难中寻求折中的办法,最终的做法是在这两个节日中融入自己的传统文化,用于纪念死者,从而形成亡灵节这个独一无二的混合产物,并最终定在11月1日和2日。
按照民间风俗,11月1日是幼灵节,2日是成灵节。换言之,1日是纪念死去的小孩而2日则是为故去的成人。节日期间,人们在墓地通往村庄或者小镇的路上撒上黄色的花瓣,一便让亡灵循着芬芳的小路归来。晚间,在家门口点上南瓜灯笼,为亡灵上门引路。祭坛上摆满了玉米羹、巧克力、面包、粽子、辣酱、南瓜、甜食、蔬菜等供品,让亡灵享用。值得一说的是,亡灵节祭坛上的面包与平常食用的面包是不同的,其中不同的面包形状又有不同的含义:有的做成人形,有的人形不带腿,代表飘渺的鬼魂;被叫做罗斯凯特的螺旋状面包,表示生命的轮回;做成千层饼形状、并带有装饰的面包奥哈尔德拉意在欢迎亡灵归来。
实际上,从10月31日起,墨西哥就开始举国进入欢度亡灵节的频道,墨西哥的这一节日与西方的万圣节(Helloween)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其具体体现是亡灵节仍然带着浓厚的印第安民族文化特色。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说:“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无意义,那么,其生必定也是如此。”又说“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这两句话高度浓缩和表现了墨西哥人的生死价值观与哲学观念。
墨西哥人普遍认为,这一文化主要是继承了古代印第安人、特别是玛雅人或阿兹特克人的观念,而且是来源于现在被称作“美索阿美利加文化”最发达的时期。虽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也受到了殖民时代欧洲文化的影响。但是,墨西哥人总是愿意把他们所继承的古老的文明、文化作为民族的特性,来区别于他们和其他的西方国家。他们从古代印第安人哲学中继承了这种对生命的达观的看法,换句话说,即是“生得伟大,死得光荣”。如此,自然无需哭哭啼啼。因此,墨西哥人用幽默的态度面对死亡,以蓬勃的激情迎接一年一度生者与死者的团聚。他们祭奠亡灵,却绝无悲哀,他们通宵达旦地载歌载舞,欢欣鼓舞地庆祝生命周期的完成。
亡灵节时,我们恰好在墨西哥城,这个位列世界十大城市行列的墨西哥首都从10月31号晚上即进入一片鬼气森森的状态:政府有关部门为了展示这种古老的文化,特地组织各区文化部门在市中心的宪法广场上搭起各种各样的祭坛。参加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挖空心思把祭坛搭得既漂亮又富有艺术性。墨西哥人认为,死者能通过安放在家里的灵位和装饰墓地的鲜花感受到亲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因此,各项准备工作都必须非常精心,因为他们相信,如果让死者觉得纪念仪式做得不妥当的话,死者就会给一家之主带来疾病。反过来说,如果死者觉得满意,就会有好的玉米收成,满足亲人一年用的粮食,改善亲人的日常生活。
人们对亡灵节的祭品讲究颇多:水是生命之源;盐是智慧之物;火象征光明、信念和希望;点燃的熏香使空气中弥漫着好闻而神秘的味道,将生者的祈祷带给亡魂;白色的紫罗兰象征纯洁和娇嫩,墨西哥人称为“金子花”的黄色万寿菊象征财富;席子,可以做床、桌子,可用来裹尸;玩具献给死去的小孩;用陶土制成的伊苏归特莱瘦狗能将死者带到“亡灵世界”;甘蔗是重要的祭品,古代印第安人将俘虏的头骨与甘蔗穿成一串,那是胜利的象征。
亡灵节的祭祀活动在10月31日中午12点拉开帷幕:教堂的大钟敲响12下,通知人们:死去孩子的亡灵到了。人们准备一个小祭坛,用黑色和橙色的皱纹纸装饰一新,旁边还贴有骷髅图案的剪纸,再摆上水、盐、玉米糊和玩具,点燃熏香和小蜡烛,准备迎接亡灵。11月1日中午12点,教堂的12响钟声表示幼灵已经离开,随后又响起的12下钟声则表示成灵来了。于是,人们把原先家中从门口到祭坛处洒下的白色花瓣换成黄色的万寿菊花瓣。祈祷后,人们在祭坛上摆放时令水果、玉米粽子、用龙舌兰酒浸过的面包、死者生前爱吃的食物等,如果祭坛桌已经堆满,余下的祭品就摆在席子上,包括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使用过的花毯和镰刀、锄头等。
晚上7时,教堂响起了提醒孩子们去要亡灵节糖果的钟声。在墨西哥,孩子们从小就被告知亡灵节的相关传统。在他们4年级小学生的《公民知识》课本上,亡灵节被列为墨西哥最重要的传统之一。书上写道:“11月2日的亡灵节是我们为那些已经不和我们在一起的人举行的节日。这不是一个悲伤的节日,相反,是一个充满色彩的节日;人们用食品和其它东西为死者布置祭坛;在公墓里弹奏音乐,并且写一些“骷髅”诗互相取笑。这是西班牙殖民时代以前就有的印第安习俗、印第安文化;阿兹特克人就是这样庆祝的。
于是,一群群化装成恶魔、巫婆、小南瓜的孩子们手提南瓜灯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索要糖果。
当然,这个节日是属于全民的,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戴着面具或化出恐怖的妆容,穿上印着白骨的鬼怪衣服或各种奇装异服在街上招摇过市,表示亡灵归来。因为墨西哥人实在太爱太重视这个节日,以致大街上鬼影幢幢,出门即撞鬼,搞得我等“淡定从容喜怒不形于色”的东方人的神经之弦随时紧绷——一不小心就会被惊悚的妆容吓个半死呀有木有!
额外说一句,据说现在在墨西哥的很多农村仍保持为死者“洗澡”的风俗:人们把亲人的尸骨从坟墓里挖出来,擦洗干净后再重新入殓……
妈妈咪呀,好怕怕啊。
—————————————————分割线从不休息--------------------------------------------------------
墨西哥城的宪法广场上搭满了棚子,里头全是各类祭台展示。
正在布置祭台的年轻人们
亡灵节是墨西哥全民大狂欢的日子,看看这人山人海,感受下。
墨西哥人认为,死者能通过灵位的设计和装饰墓地的鲜花感受到亲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因此,各项准备工作都必须非常精心,因为他们相信,如果让死者觉得纪念仪式做得不妥当的话,死者就会给一家之主带来疾病。反过来说,如果死者觉得满意,就会有好的玉米收成,满足亲人一年用的粮食,改善亲人的日常生活。






































































